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共15页).doc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
2、2分减少为10分。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
3、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4、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察。该试卷较鲜明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如较正确地掌握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如第1题的拼音。玷污(zhn)(应为din)怏怏不乐(yng)(应为yng)、剽悍(b
4、io)( 应为pio)等,既是常见常用,也是常易错误。如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如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B庭除甚芜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此题应选B项,除的意思解释为“废弃”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学到过。但只要联系上下文“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可知上下相对,“除”对“庑”,即可判定。5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考与中考总是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上相似的。今年,对于浙江省中考与高考来说,应该说自有其意义。如高考是本省第二年的自主命题,在04年的基础上有了大的提高。而中考改革今年也是有
5、里程碑的意义,即余杭区等三地正式开始新课改的第一次中考,其名称为学业考试。所谓“东风有精神,万物露消息”,新课改的气息必定会对05年的高考有所影响。因为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还是普通高中的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神。这里所指的倒并不是具体的题目的相似性,而是从试卷中所传达的重基础知识与能力,重人文气息、文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如主观性阅读、作文等都可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我市考试的具体情况来说,全市文理平均约94分,这个分数高于全省平均近5分,也高于嘉兴全市的平均。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和我市高中语文的实际水平是符合的。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局各级领导、高三师生也较重视语文学习
6、。如教育局要求教研室教研员深入到各中学去,了解各校实际情况,写出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给出明确而可操作的建议。各校领导也在师资配备、教学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给予高三语文以应有的重视。教师们也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不断改进教法。另外,我们嘉兴市这所以近年来能连续取得优良成绩,也是本地区的文化氛围有关。过去,义乌、东阳等地凭着苦学的精神,高考成绩在我省居于明显领先地位,自然也胜过我市。但近年来,除了市政府、教育局在布局调整等诸多方面加以战略性规划外,高考也从偏、难等特点中更多归于选拔与引导相结合,使高考也更利于教学。如此,对于语文来说,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必然
7、对其教学质量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我甚至想,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的学业考试成绩一地平均可达130分左右,北仑区有两个班级甚至超过了141分。其对高考势必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必是多方面的,但勿庸置疑的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今年地区间(包括一校、一班等)的文化氛围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我市具体情况来看,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在此次考试中拉开了差距。如海高平均成绩为104分,其他学校都没有达到100分,二中、三中、海中等校的平均也仅是略高于90分。其中原因与各校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关,也与教师的指导有关。如有些普通中学,由于骨干教师的缺失,一批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就担任毕业班教学重任。对于高考复
8、习的策略掌握得不是很到位,致使教学效率较长时间不高。另外,此次考试中,作文成为明显拉开差距的一题。普通中学中作文不及格、低分的学生较多,而海高的学生的作文大多在主旨确立、材料选择、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胜过普通中学。此在后面会具体谈到。 对试卷的具体评述基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的前面6个选择题,总体上难度不是很高。这几个考点较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第1题与第2题的读音与别字辨别及常用词语含义的选用。我们知道,在语文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汉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这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我认为,今年前面的6个选择题,固然是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也是考学生的应考技巧与应试心
9、理。第1题的读音辨析分别考察了字读半边,玷污(zhn)实际应为(din);习惯性误读,剽悍(bio)实际应为(pio),声调误读,怏怏不乐( yng),实际应为(yng)。应该说从2001年恢复考读音以来,此题虽然形式上在变化,但是总体难度在下降,考察的这些字也是生活中经常在用。考生此题答错的原因,是因为不深入细致地训练,再加上平时也不太细致地注意,错误的考生不在少数。第2题的错别字辨析,难度比第一题明显下降。因为世外桃园(源)与幅射(辐)这两个词很常见,也能在训练中经常遇到。问题是这个“名信片(明)”本来是个最常见的词,与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有些学生偏偏在这个词前犹豫了。从此题的答题情况
10、看来,高考心理还是很明显地影响着考生的心理,特别是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第3题的近形近义词的辨析。这三组词也是很常见的,就是“病征”一词考生相对较陌生,但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比如第题干为“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选择“虽然”还是“即使”只需要辨清所述是事实还是假设。此组辨别成功,应不是很困难的事。第4题中辨析词语。此题实际是如模拟考中最常见的成语与一些熟语同时辨析。此词A项中的“高山仰止”与D项中的“摩肩接踵”,一般都不成问题。给考生带来很大迷惑的是C项,“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此题应仅看后面,可以突出痞子蔡的
11、水平,但实际上与前面的“蓬勃发展”信息不一致。我估计有很多考生一见此题,首先就以为C项是正确的。第5题的病句,可以说是这几年来较容易的。沿续以往考察点,即搭配不当为必考题,出现了A项,“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另外一个C项也是搭配不当的问题,是其中的“一面对一面”的问题,“科学进步与否”与“国家富强”不相应。B项属于成分缺少,按理来说,“介宾短语不做主语”是此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即使初中二年级时就已经有这种反复出现的例子,如“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深受启发”等,但此题学生的错误产生之因,还是忽视了语文解题的规律,即也要依据语文的自身特点与要求解题,如果是读一遍,凭印象,或所谓的“语感”,那肯定
12、会出现偏差。第6题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考常常是隐性的,如放在仿句中、对联中等,直接地出现不是很多,此题似乎是仿照了1991年三年的高考试题。原题如下: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前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象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脚步象踩在棉花上般轻快。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这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象踩在棉花上似的。今年高考的这一题要求似乎高了些,考的除了比喻还有拟人。但客观地讲,无论是今年这题还是1991年这题,都是把本应运用的题目变成了知识
13、点的辨析,这对于新的课程改,无疑是一个退步。且这样的题目,让考生辨析起来很困难,就像当年这题考生失分很多,此题也是如此。按照所给定的答案,因为是“面对风暴的欺凌”与“江河寂然无语”之间存在矛盾。但这样的答案与“雪化了必然是水”有何差别。因为,“寂然无语”如从自然的规律来说,确实用错,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恰没有用错!所以,此题很能会使很多有文学气息的考生反而失分。现代文阅读题今年的科技文阅读,选用了RDou-glasFields记忆是如何产生的?一文中“大脑的构建”一节。此文兼具科普文与科学论文的特点,科学性强,信息量大,信息点分布均匀;文本相关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体现,似乎是属于既熟悉又
14、陌生的语料。这也表现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研究的充分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从答题的实际的情况看来,此4个选择题(第7至第10题)的得分普遍不是很好,可以说,选得全对的学生比例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材料过于专业化,二是出题较偏、较难。比较各地的高考试卷,我省的这一题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题型的设计,或是题目的难度上,此题总体上居于下势。下面对此举例比较。如全国卷(一)选取了一段有关商代城邑考古发现的文章,条理很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同时,其题目设置为3个选择题,比之我省少了一个。(广东卷选取的有关嗅觉系统的材料也只有3个选择题)北京卷选取了戏剧与戏曲的介绍中华戏曲的文章
15、,人文色彩很浓,倒有些北京作为首都的大气吧。其题目设置为4题,其中2题为选择题,1题为填空题,1题为问答题。其它如辽宁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苏卷等与我省的出题最为接近,即在材料选择上都是自然科学类(辽宁卷是自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命题都是4个选择题。但是这些材料或因其人文性、趣味性等多能符合高三学生的特点,故其信度要比我省的高。仅是第8题为例。“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从原文可知,此比喻句为第4自然段的开头,但下文对此的阐述中并无“神经细胞”一词,这对于考场处于高度紧张的学子来说,确实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另
16、外一些题目的解答还是考察学生对于信自己的辨析能力,更大程度上是对词或句的把握上。如第10题的信息判断题。其中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其中的“总是”,错在以偏概全,文中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有两种结果。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错误,因为原文是“神经元上的突触被淘汰”,这是对象上的混淆。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原文中无此信息,这是无中生有之误。文言文阅读及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材料2004年虽然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但仍延续
17、了全国卷多年来考查人物传记为主的模式。今年的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选择了语文性强的典范文言文唐朝孙樵的书褒城驿壁,从而打破了选材的单一性,更符合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实际。这篇杂文通过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兴衰,针砭朝政,具有历史借鉴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不同类型的材料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通过它们,将全面地展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魅力,不仅是传记或诗词曲等。正确的解答首先是要对这样的文体了解,此文相似的有卖柑者言捕蛇者说等,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在不经意间寄深刻含义或强烈情感。这对直接解题也有关系。第14题是辨析文章内容,其中A项“文章借他人之口,提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
18、蕴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此项仅停留于浅层,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当地把握住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官吏)当愁醉酡,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等不顾百姓死活,直求一官之私的弊政给予揭露相违。另外,要注意与原有知识的积累。文言文的考察点总是建立在已学内容基础上,故在高考中必然体现出来。如第12题将文言材料中的“以卖州县者乎”与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的“以”相比较。要注意答题的一些技巧,比如第11题,“庭除甚芜”中的“除”当与下文中的“堂庑甚残”中的“庑”相对应,可知其为名词,而非“废弃”这样的动词之意。今年在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了活用会列为考试内容,在考试中也体现了
19、出来。今年把几乎沿续了近二十年的考察辨析人物性格的一题去掉了,而换了这样一题词法题。四项中形式都很相像,都是一词与名词在形式上组合“似动宾短语”,其中三项为使动,“囊帛椟金”中为名动用法。这需要考生能读懂文言文。但是这样的题目,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在要求考生阅读文言材料中,或是在翻译句子中,必然要求考生对此项知识能理解,能应用。相比而言,如2004年第13题“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等题更能考察出考生对文言文整体把握的能力。且此题高明的教师或考生也会用技巧破之。文言文翻译总是考生感到困难的题目,虽说老师们反复强调注意直译、词法或句式等,也传授了诸如先定已知、后
20、定未知,识其语法结构、上文语境推断等方法,但面临着具体的翻译,还是问题不止。今年的翻译因为在考纲中把句式列为考查点,故考生们试图去用“提宾”等特殊句式译句时,却忘记了最常见的句式“省略”,第15题(1)题省略了主语“褒城驿”,(2)题省略了主语“宾客”。整体上三个句子较为简短,其中第(1)题难度最大,这里有四个词构成了难度因素,“盖”“视”“为”“壮”,所以要考生能较好地译出,难度很大。(2)题难度在“宁”,(3)题难度在三处,“远者”“更”“再”等。从考场阅卷的情况来看,三题全对的考生廖廖无几。此题也是考生间拉开差距的主要题目。诗文赏析题,今年采用了两者风格与感情色彩不同的两位大诗人的诗歌比
21、较赏析。在题型上也有变化,采用了填空与简答相结合的方式,这大概是基于一般来说,这样的赏析题容易失分,故分散分值吧。知识性的填空题只要抓住诗句内容即可,如什么时刻,当分别以“两竿落日”和“荷花入暮”等,考生需要细心些。事实上,后面的第1个简答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也可如此,即分别抓住“回首”“愁热”“深藏”等词也可。难度较大的是最后一题,“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出题者可能认为,此两首诗,感情色彩迥乎不同,考生把握时应能区分。但杜诗除了一个“恨”外,其余多为描写景色,且似乎很优美,故对“恨”的具体阐述上造成了困难;杨诗被“愁”误导,以为也是抱怨,再加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5 年高 语文 分析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