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换刀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共4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工中心换刀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共4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中心换刀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共44页).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任务分配总体方案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动力电机系统设计:控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电力供电系统:附上整体效果图【图片】专心-专注-专业目录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第1章 绪论1.1 设计背景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MC)是适应省力、省时和节能的时代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换刀数控机床,它是综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拖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测量及传感技术以及通信诊断、刀具和编程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由于加工中心能集中完成
2、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存放时间,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高于通用机床3倍4倍,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1958年,美国卡尼,特雷克(Kearney&Trecker)公司首次把铣、钻、镗等多种工序集中于一台数控机床上,通过换刀方式实现连续加工,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该产品出现后,销路惊人,引起了日、德、美、英、法、意等先进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竞相开发生产,不断扩大和完善机床的功能,成为数控机床中发展最快、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如今,世界上出现了立式、卧式、龙门式、落地式等各种加工中心,据
3、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多个品种规格。未来加工中心的发展动向是高速化、进一步提高精度和愈发完善的机能。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的代表,是高新技术集成度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设备,我国的加工中心从70年代开始,已有很大发展,但技术、品种和数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模具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的巨大发展,使得数控机床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加工中心更是以其高自动化程度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都是以大、中型的加工中心为主,小型加工中心几乎是空白,而机械加工业、小型模具的制造、工科院校、技工学校等对小型加工中心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为加速我国加工中
4、心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对加工中心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1.2 立式数控铣床立式数控铣床的主轴轴线与工作台面垂直,是数控铣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立式数控铣床一般为三坐标 ( X 、 Y 、 Z )联动 , 其各坐标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并升降,主轴只完成主运动。目前小型数控铣床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2 ) 工作台纵、横向移动,主轴升降。这种方式一般运用在中型数控铣床中 。立式数控铣床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一般功能是指各类数控铣床普遍所具有的功能。如点位控制功能、刀具半径自动补偿功能、镜象加工功能、 固定循环功能等。特殊功能是指数控铣床在增加了某些特殊装置
5、或附件后,分别具有或兼备的一些特殊功能。如刀具长度补偿功能、靠模加工功能、自动变换工作台功能、自适应功能、数控采集功能等。数控铣床的主轴开启与停止,主轴正反转与主轴变速等都可以按输入介质上编入的程序自动执行。不同的机床其变速功能与范围也不同。有的采用变频机组,固定几种转速,可自选一种编入程序,但不能在运转时改变。有的采用变频器调整,将转速分为几档,编程时可任选一档,在运转中可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旋钮,在本档范围内自由调节;有的则不分档,编程时可在整个范围内无级调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调速不能有大起大落的突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调高或调低,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一般都设有自动拉、退刀装置,能在数秒内完成
6、装刀与卸刀,换刀比较方便。此外,多坐标数控铣床的主轴可以绕X、Y或Z轴作数控摆动,扩大了主轴自身的运动范围,但是主轴结构更加复杂。第2章 方案设计2.1 课题内容依据设计任务书,我们的任务是给数控立式铣床设计安装合适的自动换刀装置,以力涛-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为例。主要技术参数为: 工作范围 X轴行程 1050mm Y轴行程 650mm Z轴行程 500mm 立柱最前端至主轴中心 650mm 工作台加工面积(长宽) 1400320mm 工作台承载重量 800kg 主轴最高转速 8000rpm 快速进给速度X轴 5m/min 快速进给速度Y轴 5m/min 快速进给速度Z轴 5m/m
7、in 刀库刀具数 20把 定位精度 0.005/3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03mm 加工精度 0.008mm 主轴锥孔 BT40 刀具最大直径 80mm 换刀时间(刀对刀) 4秒 最大进给速度 5000m/min 2.2确定其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由于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机床,且其可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也较高,比较上章介绍的几种换刀形式,决定选用带刀库的自动换刀形式。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主轴箱上方没有好的安装位置,安装在机床外又要增加刀具运输时间,降低效率,所以安装在机床侧面最合适,有些部件交错的地方,作适当的调整。设计成由由盘式刀库和回
8、转式双臂机械手组成。设计增加自动换刀装置后的LT-CNC1000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外观图如图2-1所示。 图2-1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外观图2.3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ATC)形式、特点及各自应用范围由刀库和机械手组成的自动换刀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中心上所需更换的刀具较多,从十几把到几十把甚至上百把,故通常采用刀库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自动换刀装置种类繁多。由于加工中心上自动换刀次数比较频繁,故对自动换刀装置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如要求定位精度高动作平稳,工作可靠以及精度保持性等。这些要求都与加工中心的性能息息相关。在使用立式
9、数控铣床加工工件时,只要充分利用数控铣床的各种功能,就可以加工许多普通铣床难加工的工件。数控铣床的主要加工对象有:平面类零件;变斜角类零件;曲面类(立体类)零件。表2-1 加工中心上的换刀装置形式类别特点应用范围转塔式垂直转塔头1. 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顺序选刀或任意选刀2. 结构紧凑简单3. 容纳刀具数目少用于钻削中心水平转塔头刀库式无机械手换刀1. 利用刀库运动与主轴直接换刀,省去机械手2. 结构紧凑3. 刀库运动较多小型加工中心机械手换刀1. 刀库只做选刀运动,机械手换刀2. 布局灵活,换刀速度快各种加工中心机械手和刀具运送器1. 刀库距机床主轴较远时,用刀具运送器将刀具送至机械手2
10、. 结构复杂大型加工中心成套更换方式更换转塔1. 利用更换转塔头,增加换刀数目2. 换刀时间基本不变扩大加工工艺的钻削中心更换主轴箱1. 利用更换主轴箱,扩大组合机床加工工艺范围2. 结构比较复杂扩大柔性的组合机床更换刀库1. 扩大加工工艺,更换刀库,另有刀库存储器2. 充分提高机床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3. 扩大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范围加工复杂零件,需刀具很多的加工中心2.4刀库及刀具交换装置刀库的功能是储存加工工序所需的各种刀具,并按程序指令,把即将要用的刀具迅速、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并接受从主轴送回的已用刀具。所以说它是自动换刀装置中主要部件之一。 2.4.1刀库的形式根据刀库的容量和存取刀具
11、的方式,刀库可设计成多种形式。目前常见的刀库类型如下:盘式刀库 此刀库结构简单,应用较多。此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换刀可靠性较好,缺点是换刀时间长,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小的加工中心上采用。如图2-2所示。链式刀库 此刀库结构紧凑,刀库容量较大,链环的形状可根据机床的布局制成各种形状,也可将换刀位突出以便于换刀,能充分利用机床的占地空间,通常为轴向取刀,位置精度较低,造价也较高。如图2-3所示。格子箱式刀库 结构紧凑,刀库空间利用率高,换刀时间较长。布局不灵活,通常刀库安装在工作台上,应用者较少。如图2-4所示。直线式刀库 刀库容量少,一般在十几把左右,多用于自动换刀数控车床,钻床上也
12、有采用。如图2-5所示。 图2-2 盘式刀库 图2-3 链式刀库 图2-4 格子箱式刀库 图2-5 直线式刀库 2.4.2刀具的选择方式在自动换刀装置换刀时,按数控装置的刀具选择指令,从刀库中将所需要的刀具准确地自动地选出,并转换到取刀位置称为自动选刀。从刀库中选择刀具通常采用下述方式:(1)顺序选择方式 顺序选择方式是按零件加工的预定工序要求依次将所用刀具存入刀库的刀座中,使用时按顺序将其转到取刀位置。用过的刀具放回原来的刀座中,亦可以按加工顺序故入下一个刀座中。这种方法不需要刀具识别装置,驱动控制也较简单,工作可靠,但刀具不能重复使用。即工艺相同的不同工序,也要重新安排刀具,故增加了刀具数
13、量和刀库容量。一般用于刀具较少的中小型加工中心、加工批量较大但工件品种较少的加工中心、刀库与主抽之间直接换刀的加工中心、有自动换刀库的数控机床(当加工小批量零件时)。另外,在装刀时必要认真谨慎对号入座,否则将会产生严重后果。(2)任意选择刀具方式 这种方法根据程序指令的要求任意选择所需要的刀具,刀具在刀库中不必按照工件的加工顺序排列,可任意存放。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编上代码自动换刀时,刀库旋转,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经过“刀具识别装置”接受识别。当某把刀具的代码与数控指令的代码相符合时,该把刀具被选中,刀库将选中的刀具送至换刀位置,等待机械手来抓取。任意选择刀具法的优点是刀库中刀具的排列顺序与工
14、件加工顺序无关。相同的刀具可重复使用,故刀具数量比顺序选择法的刀具可少一些,刀库也相应小一些。刀座编码式 这种编码方式是对刀库中的每个刀座都预先进行编码,刀具也编号,并将与刀座编码对应的刀具一一放入指定的刀座中,根据刀座编码选刀。换刀时刀库旋转,使各个刀座依次经过刀具识别器,直至找到规定的刀座,刀库即刻停止旋转。刀座编码又分永久性编码和临时性编码,前者刀座号是固定不变的;后者又称编码钥匙,即采用一种专用的编码钥匙”这种入法是按加工顺序要求事先给各刀具都缚上一“把表示法刀具号的编码钥匙,当把各刀具存放到刀库的刀座中时,将编码钥匙插进刀座旁边的钥匙孔中。这样就把钥匙的号码转记到刀座中,给刀座编上了
15、号码。识别器可通过识别钥匙上的号码来选取该钥匙旁边刀座中的刀具;编码钥匙中除导向凸起外,共右16个凸起和凹下的位置,故有65535凹凸组合,可区别65535把刀具。钥匙沿着水平方向的钥匙缝插人钥匙孔座,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90,处于钥匙代码凸起的第一弹簧接触片被撑起,表承代码“1”,处于代码凹处的第二弹簧接触片保持原状,表示代码“0”。由于钥匙上每个凸凹部分旁边均有相应的碳刷,故可将钥匙各个凸凹部分均识别出来,即识别出相应的刀具。当取出刀具时,钥匙也随之取出,刀座码立即消失,调换钥匙可任意改变刀具编码,使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刀具编码式 这种万式是直接对每把刀具进行编码,由换刀装置识别刀具上的编码
16、进行选刀,出于每把刀只都有自己的代码,故可存放于刀库的任一刀座中。这样刀库中的刀具在不同的工序中也就可重复使用,用过的刀具也不一定放回原刀座中。避免了因刀具存放在刀库中的顺序差错而造成的事故;同时也缩短了刀库的运转时间,简化了自动换刀控制线路。它还可直接在刀库与刀具主轴之间进行换刀而不致增加换刀时间。其缺点是使刀具长度增加,制造田难,刚度降低,同时使机械手和刀库的结构也复杂化。编码附件法 这种选刀方式介于刀具编码与刀座编码之间。刀库的刀座与刀具均无需编码。只利用一种带有编码附件(如钥匙、卡片、编码杆、编码盘)与刀具合在起,这样刀具就具有与编码附件相同的编号。当带编码附件的刀具插人刀库中某一刀座
17、时,该刀座便具有编码附件指定的编码。以上选刀方式都结换刀系统带来很多不便,所以近年来在加工中心应用得很少。计算机记忆式 高档的数控加工中心,可将刀具号和刀库上存刀地址对应地记忆在计算机存储器内或可编程控制器内。不论刀具放入哪个地址,均可跟踪记忆;利用刀库上装刀位置检测装置,可测得每一地址。这样刀具可以任意取、存,无需编码元件,这种刀具任选方式使换刀控制大为简化。故目前的加上中心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 2.4.3刀具(刀座)识别装置刀具(刀座)识别装置是自动换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应用广泛,特别适应于空间位置较小的刀具编码,其原理
18、如图26所示。在刀柄1上装有两种直径不同的编码环,规定大直径的环表示二进制的“1”,小直径的环为“0”,图中有5个编码环4,在刀库附近固定一刀具识别装置2,从中伸出几个触针3,触针数量与刀柄上的编码环个数相等。每个触针连一个继电器,当大直径的编码环与触针接触,继电器通电,其数码为“1”。当各继电器读出的数码与所需刀具的编码一致时,由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使刀库停转,等待换刀。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结构简单,但由于使用中触针有磨损,故寿命较短,可靠性较差,且难于快速换刀。(2)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无机械接触、无磨损、无噪声、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应于高速且换刀频繁的工作场合。常用的
19、有磁性识别法和光电识别法。非接触式磁性识别法 磁性识别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磁感应强弱不同,通过感应线圈读取代码。编码环的直径相等,分别由导磁材料(如软钢)和非导磁材料(如黄铜、塑料等)制成,规定前者编码为“1”,后者编码为“0”。图2-7所示为一种用于刀具编码的磁性识别装置。图中刀柄1上装有非导磁材料编码环4和导磁材料编码环2、与编码环对应的有一组检测线圈6组成非接触式识别装置3。在检测线圈6的一次线圈5中输入交流电压时,如编码环为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强,在二次线圈7中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压。如编码环为非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弱,在二次线圈中感应的电压较弱。利用感应电压的强弱,就能识别刀具的
20、号码。当编码环的号码与指令刀号相等时,控制电路便发出信号,使刀库停止运转,等待换刀。刀具编码的识别装置原理如图2-8所示。当数控装置接受穿孔纸带给出的选刀号T代码,由选刀控制电路使刀库快速转动,刀具依次通过识刀器,对应每个刀具的编码环感应出不同的信号,经刀号读出电路将编码环所表示的号码读出,通过输入控制门存入刀号寄存器内,然后送入比较符合电路与数控装置,对已接收的T代码进行比较。若与给定的T代码不一样,则刀库仍继续转动,直到识刀器读出的刀具或刀座编码与T代码一致时,发出选刀符合信号,说明已选中刀具;此时刀库减速、定位、停止,所选刀具停在等待换刀位置。图中延时清零电路用来等待识刀器读完一个编码号
21、后再进行比较识别,以免因读出信号时间上的不一致造成失误。每读完一次编码,延时清零电路经一定延时发出一次消零信号,使刀号寄存器清零复位,以便寄存下一个刀号。图2-6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图2-7 磁性识别装置图2-8 识刀装置原理框图光学纤维刀具识别装置 这种装置利用光导纤维很好的光传导特性,采用多束光导纤维构成阅读头。用靠近的两束光导纤维来阅读二进制码的一位时,其中一束将光源投射到能反光或不能反光(被涂黑)的金属表面,另一束光导纤维将反射光送至光电转换元件转换成电信号,以判断正对这两束光导纤维的金属表面有无反射光,有反射时(表面光亮)为“1”,无反射时(表面涂黑)为“0”如图2-8 (b)所示
22、。在刀具的某个磨光部位按二进制规律涂黑或不涂黑,就可以给刀具编上号码。正当中的一小块反光部分用来发出同步信号。阅读头的端面如图2-9(a)所示,共用的投光射出面为一矩形框,中间嵌进一排共9个圆形受光入射面、当阅读头端面正对刀具编码部位,沿箭头方向相对运动时,在同步信号作用下,可将刀具编码读入,并与给定的刀具号进行比较而选刀。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光信号比在导体中传播的电信号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光导纤维可任意弯曲,这给机械设计、光源及光电转换元件的安装都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这种识别方法很有发展前途。近年来,“图像识别”技术也开始用于刀具识别,刀具不必编码,而在刀具识别位置上利用光学系统将刀具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工 中心 机构 课程设计 说明书 4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