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古诗三首国教学目标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根据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介绍作者。1.出示课件,介绍山行的创作故事。(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岳麓山图片。“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是哪座山?湖南长沙的岳麓山。3.杜牧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诗文中多指陈讽喻时政之作。有樊川文集。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宫赋二、初
2、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配乐范读。要求:听准字音。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1)课件出示: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教师正音:径(jingV jin)霜(shuangV shang)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为什么是“寒山”?“生”“坐”“于”各是什么意思?)4.结合画面,学生讨论交流疑难字词,教师释疑。课件出示: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生出。坐:因为。于:比。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自由发言)2.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讨论。3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3)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出示秋天的枫树林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枫树林边想象,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板书:枫林)(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诗人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你认为诗人赞美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呢?(点拨:注意“霜叶”的“霜”。经
4、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所赞叹的吗?(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深秋时节,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之所以禁不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春花还要红艳。)四、精读古诗,疑难探究。“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片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从中感受到了秋天胜于春天的生命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喜爱枫林秋景、赞美秋天的感情。(板书:热爱秋天)五、指导诵读。多种形式反复读,背诵古诗。六、课外作业。根据山行画一幅画。一首好诗是美的,一
5、幅好画更是美的,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1.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苏轼很欣赏一位叫刘景文的诗人,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以表达对他的支持与鼓励。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反而认为这“橙黄橘绿”的时节为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实在是胸襟宽广、乐观旷达啊!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吧!2.理
6、解诗题。理解“赠”的意思,明确赠刘景文就是“送给刘景文的诗”。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2.教师正音:赠(zBngJ zheng)擎(qingj qin)残(c&nJ chan)橙(chengV chen)3.学生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字词。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尽:完毕,这里指凋谢。擎:举,向上托。残:残败,枯萎。犹:还,尚且。5.师生交流,划分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三、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插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3.
7、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理解古诗,疑难探究。1.荷尽已无擎雨盖。师:什么是荷尽?(荷花凋谢)什么是“擎雨盖”?(遮雨的盖子,这里指荷叶。)(出示图片)由此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秋)2.菊残犹有傲霜枝。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这首古诗是写秋天的呢?(点拨: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开败了的菊花)平时碰到有不理解的内容,你是如何解答的?(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组词,根据词语来选择合理的解释。)课件出示:霜,指附着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的白色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降至0以下凝结而成的。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看课文插图)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
8、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点拨:傲霜傲视风霜。)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菊花和荷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人淡如菊”。(齐读两句)(板书:歌颂气节)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说明是深秋时节;“好景”,即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荷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到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虽然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着傲骨,仍挺立于霜雪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时节一定是萧条无味的,可苏轼却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板书:充满乐观)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9、吗?(荷花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霜凌寒。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5.师:此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前两句写残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的萧条景象;后两句议好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暂时的,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全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处于窘境中的友人的劝勉和支持。-第三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秋天景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生答)2.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愁思的季节。宋代有位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
10、乡,独自在外。一天夜里,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夜书所见。“书”即“写”,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大家想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诗题)3.介绍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代表作品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顺,读流利。2 .教师正音:萧(xidoJ xao)挑促织(tidoJ tiao)3.借助字典和注释
11、,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4.课件出示古诗节奏,读好停顿。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想想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3 .结合插图理解诗意。四、精读古诗,疑难探究。1.认真读前两句诗,体会诗人心里的“寒”。诗的前两句写景,这两句用“萧萧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实际上是用来衬托诗人客居心境的凄凉。(板书:凄凉)2.请大家默读后两句诗,边读边结合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这些情景
12、有什么作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这深夜里,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亮着,料想是有孩子们在捉蟋蟀。儿童的无忧无虑、天真自在,更加反衬了“客”的孤寂与无奈。这样的情景让人忍不住想问,诗人是否想起了他的童年生活呢?(板书:孤寂、思乡)3.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以动衬静,以景衬情: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以儿童夜挑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五、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找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山行远景近景寒山 石径白云 人家热爱秋天枫林荷尽无叶菊残傲霜橙子金黄橘子青绿勉励歌
13、颂气节赞赏充满乐观教学反思秋末的特征赠刘景文收获的季节见:梧叶一灯明夜书所见听:寒声凄凉、孤寂、思乡感:动客情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是表达的感情却大不相同。三年级的古诗教学,本应重视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而且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无法体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经历与抓住诗句的语言美进行感悟。9.古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重点难点】借注释了解诗句的
14、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新知预习】一、自读古诗(至少3遍),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二、我会读。1 .读准字音:屠苏瞳瞳日旧符魂借问酒家牧童异乡佳节茱萸2 .理解词义元日:除:屠苏:瞳瞳:新桃换旧符:欲:断魂:山东:登高:茱萸:【课堂探究】探究1: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探究2:元日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探究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探究4:清明中,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探究5: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达标练习】一、理解词语。瞳瞳:山东:茱萸:二、写一写。1.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
15、统节日?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3.默写清明【学习评价】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自读古诗(至少3遍),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二、我会读。1 .读准字音tusO tongtongri jiufu hun jiewenjiujiamutong yixiangjiajiezhuyu2 .理解词义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瞳瞳: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欲:将要。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登高
16、: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达标练习】一、理解词语。瞳瞳: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二、写一写。1 .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元日春节;清明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登高、插茱萸3.略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径、斜、赠、橘”等11个生字,会写“寒、径、斜、残”等13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现不同
17、的季节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同学们看到如此醉人的风景,有什么想说的?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诗人看到了他会怎么做?(生:作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二、新课学习:品读古诗,领悟意境(一)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1.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
18、节奏。读通诗句。2.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问题做标记。(二)明确目的,教给方法1.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谁来读这两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
19、: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2)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3)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红叶像天边的火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古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