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马说》教案范文6篇.docx
《2021年《马说》教案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马说》教案范文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马说教案范文6篇马说教案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4,感受千里马
2、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
3、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任务1:寻找伯乐相马、毛遂自荐等或者与人才悲惨遭遇有关的故事。一方面运用故事热
4、身,贴近文本,为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做铺垫;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活跃思维,充实大脑,激发兴趣。任务2:展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识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说这种文体。你认为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掌握?朗读中哪些句子的节奏需要注意?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的意思需要掌握?你积累了哪些一词多义的词?并说出例句。(出演示文稿)你又积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说处例句。(演示文稿)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译需要注意?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将这些知识点作为抢答题,让同学们快速抢答,或者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
5、电子文稿演示。这就是利用班班通络技术为语文学科重点内容的服务,高效的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学会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下一节课的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第一节课的自主学习课,第二节课是合作探究课,将采用朗读法和问题探究法,达成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朗读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熟读成诵和深刻理解课文搭桥铺路。问题探究法还是用班班通的展示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学生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尽可能多的留有时间充分思考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逻辑演绎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样示范,以有别于学生所熟悉的教辅资料,来组织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
6、学生。让学生陷入思维的泥沼欲罢不能。问题如下:1,既然是议论文,那么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此间的目的也就是问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2,当时的千里马有什么遭遇,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4,由于食马者不知马,直接导致了马的什么后果?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6,作者的结论也即的主旨是哪一句?7,作者仅仅是写千里马吗?他们分别象征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合作探究中,我将慢慢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来点拨来启发,慢慢展示课件,用图片,用声音,用光电来复圆情景。既触及学生自身的关于人才观问题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最主要的是达成了对课文托
7、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马暗喻人才,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控诉。马说教案篇2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
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二、问题研究1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2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虽短,结构却十分精
9、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练习说明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设计
10、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教案教案设计马说。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
11、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教学建议一篇幅短而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艰深。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内容也要讲讲,但不宜过深,要认真
12、考虑学生在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为标准。教师讲述应当简而明,不旁征博引,以免剥夺学生诵读的时间。从长远观点看,能够熟练地背诵这篇短文,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1 .领读,即由教师(或选择12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的语气。领读者事前应有充分准备,能流畅地背诵全文。2 .结合文中的虚词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见“有关资料”中马说中的五个“也”字一文),一边讨论,一边诵读。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体会,例如下列划线的字句如用括号里的字句来替换,效果就不一样了: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乎)其真不知马也(矣)3
13、.逐层分析语调的变化,轻重分明。马说教案篇3【教学思路】1、知识教学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想】1、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中国,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3、主张“情气说”,作者
14、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2、作者介绍。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二、正音学生听课文朗读,给生字注音,划出通假字。三、学生初读课文,试领会课文内容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3、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4、学生齐读。四、疏通文意1、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
15、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2、教师评价,再读课文五、再读课文,推究文理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文
16、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同桌间互相听读。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学生齐读。六、三读课文,品味意境1、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所表达的见解。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4、托物寓意”的写法。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七、要求学生背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2021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