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语文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亭送别语文教案】长亭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充分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景物描写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3、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导入:师:你们认识几个写愁高手?(生:)师:对,他们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只恐双溪舴艋(zemeng)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分析过程:(请学生先对
2、照课本注解一熟悉一下西厢记的大致情节。)弄清他们是事实/法定、包办/自由婚姻?1、景物描写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成天然端正好: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别绪。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也许学生会傻乎乎地认为经霜的叶子怎么会和莺莺有关系呢?这就是典型的只看到景,而看不到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情)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就这么一个“泪”,是所有的景物都闪耀着别离的泪光。这样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可以结合相似的情景交融来讲解:(1)、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马致远的秋思前面的每个景都和“断肠
3、人在天涯”融为一体,同样是在秋天,同样是一个人,如果他是在等心爱的人前来约会,估计前面的景就不能再是枯藤老树昏鸦了。(老师可以在这里,不妨让学生即兴创作,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去寻找贴切的景来表达。)(3)、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煞的景物描写也和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成天然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甚至气氛更加萧瑟更加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写出她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欲见却不能的惆怅和欲离却不忍的的眷念。“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shu)秋风听马嘶”,“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其实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
4、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mei)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无人语”,原来还有窃窃私欲,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候从张生所在之地传来马的嘶鸣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她的心情可想而知!(“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附记载:作者写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时,构思甚苦,思竭仆地,遂死
5、。可见呕心沥血之苦。人称:长亭送别是写离愁别恨的绝唱。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1)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人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到三十四种,你们可以不妨试着找一下)有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等如、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艺术效果?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音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戏剧更重要的是给人听的一种文学语言。)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夸张“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将来的酒和食”比喻夸张“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比喻夸张“淋漓
6、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夸张用典“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比喻对比夸张引用(2)、融古典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如“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的原句。“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未饮心如醉”“一春鱼燕无消息”来自秦观的鹧鸪天;“伯劳东去燕西飞”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3、人物之美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其实不仅富于曲词之美,还有故事之美、人物之美
7、、意境之美并且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1)、张生如张生初见莺莺的感慨:“怎当她临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心人,也意惹情迁!”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我见他搁泪汪汪不敢垂”写张生暗暗流泪。(师:一可以看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有诗为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她爱的深沉!二是可能作为女婿的感情是不能当着丈母娘的面过分流露,因此在那里偷偷的抹眼泪,着实生动亲切!)(2)、崔莺莺如崔莺莺的情态:金钏之松、玉肌之减、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温泪、斜签筵席、愁眉频蹙无论哪一种情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速速、快快、早
8、、松、减等。五煞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3)、红娘每个看过西厢记的人,都会喜欢她。不用说别的,单看她的名字,就禁不住让人喜欢!4、意境之美(老师可以就喜欢的曲词任自己的爱好给学生讲解)。如昨宵锈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5、小结(1)、结构层次长亭送别一折戏因系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之故,恩爱情人的分手才显得特别缠绵感人。戏由三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一、赶赴长亭;二、长亭饯(jian)别;三、临别叮嘱;四、(夫妻)残照离别。对应的感情变化:痛(怨)恨怕念三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
9、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布置作业,可以让老师比较放心。1、(1)、耍孩儿的三个典故“红泪”现指悲伤女子流的泪。“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2)、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还记的老师曾经给你们的舒婷的一句诗歌:与其在悬崖上,望断千年,不如在你的怀里,痛哭一晚!)(3)、二煞
10、中所用是几个典故?三个典故,见课本2、“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三处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D (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3、通假字却(恰)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11、 “合着”也算是)人、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8、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题材,最早来源于元稹的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人董解元曾将其改编成说唱文学作品,至于后来把这个爱情故事精心加工成西厢记,流传甚广,已经到了元代。本文所要破析的红娘形象,便出自元人王实甫之手。我曾经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红娘作为相国府一个无足轻重的下人,在家里应该是毫无地位、更不可能有什么发言权的,但是她居然有胆量冒着治家甚严的老夫人之大不韦,
12、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助小姐,甚至在小姐约了张生出来见面又反悔之后言辞批评小姐不守信用以促成两人结合的举动,让人觉得实非一个应该逆来顺受的丫鬟可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红娘如此积极促成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喜剧?以我之见,红娘的性格因素是导致她这些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张生第一次见到红娘时说:“小生姓张,名珙并不曾娶妻”,“小姐常出来么”红娘马上回应:“谁问你来?”,“先生是读书人,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理,不干己事,何故用心?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一席话既抢白了张生的冒失,又教训了他要收敛起自己的不轨意图。在这场对话中,红娘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的丫环身份,完全以一
13、个先生的口吻来教训学生的不是,性格爽利,心直口快。在那种封建社会里,女子见了陌生男子只有退避三舍,红娘非但没有躲避,反而大声斥责,这就说明了她绝非软弱见不得场面的普通丫环。所以,这种敢做敢为的性格就为她后来当面指斥老夫人的赖婚埋下了伏笔。其次,红娘除了性格爽快,还兼有极强烈的同情心和善于谋略的优点,这从她探望病中的张生回来向小姐复述情况可以看出,“张生近间,面颜,瘦得来实在难看,黄昏清旦,望东墙淹泪眼”,看到张生的病情,她实在不忍心再按照老夫人的吩咐严加看管小姐,而是自作主张地用夸大的言辞来形容张生的病情,促使小姐自觉自愿地前去探视。这段话有谋有略,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崔莺莺吩咐红娘说:将描笔
14、儿过来,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花园内见面,开始主动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上述的优秀品格决定了红娘对小姐的追求婚姻自由不忍心也不可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红娘有正义感、明辨是非、并且她未接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从她对小姐说你那简帖“上面的字我又不认得”可得证实),故是不管什么等级观念、“门当户对”、“三纲五常”的,在红娘看来,只要是双方你情我愿,就应该有结合的自由。虽然她也曾教训张生说:男女授受不亲,但实际上她只是用这种方式应景而已。一旦有打破传统的需要,她是不会用封建礼教来束缚自己的,这点可以从她后来决心帮助崔莺莺之时,根本都未思考到是否违反道德伦理看
15、出。红娘热爱自由,赞美自由,这种品格的力量甚至使得她超越了自身的地位,以下犯上,在东窗事发遭受家法惩罚的时候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和小姐辩护,直言不讳地说:“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在这场和老夫人的论战中,红娘把追求自由的目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用雄辩的语言分析当前形势,指出究竟是谁造成今天这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导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与了这厮吧”(老夫人语),老夫人开始走上妥协的道路,全剧最终也获得大团圆的结局。红娘是个地位卑微的仆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她性格也卑微粗俗,相反,红娘品质高贵,有勇有谋,全力支持崔莺莺追求自由,这实质上是她追求自身自由意志的体现,只不过作者并没有赋予她追求自由的机会,故而她追求自由的方式只能是间接的,只能是通过帮助小姐追求爱情自由来体现的。尽管受到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所限制,红娘的追求始终是一种简单的、懵懂的自发行为,这个生动的艺术形象,还是成了西厢记里极为鲜明的一个亮点。红楼梦里的司棋,在和潘又安的恋情暴露又闻知对方逃跑之后,触墙而死,我想,如果换作红娘,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紧紧追赶情人而去,而不是消极地结束一切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