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3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 =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Q20406080100I/A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
2、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k为常数,k中0)的 X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 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为什么?2 .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为什么?(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3 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 y =-(2) y =-(3) xy =21(4) y =-(5) y =1+33-+2-例2.
3、(补充)当m取什么值时,函数y =(m-2)-3一m2是反比例函数?(四)、随堂练习1 .苹果每千克乂元,花10元钱可买丫千克的苹果,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 .若函数y =(3+ m)-8一m2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是(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课堂总结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
4、图象的意义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多媒体一、课堂引入提问:1.一次函数y = kx+b (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 kx (k=0)呢?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探索新知: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y =6与y =6的图象.x x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y =-6与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x x三、应用举例:例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y =(m-1)断2-3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值,
5、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例2.(补充)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 = - (x0) x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OA、OB,设4AOC和ABOD的面积分别是S1、S2,比较它们的大小(A) S1S2(B)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可得(S1 = S2(C) S1(S2(D)四、随堂练习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三k,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的取值范围 x(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2 .反比例函数y =-一,当x=-2时,y=;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3 .已知反比例函数y =(a 2)6,当x 0时,y随x的增大而增
6、大,求函数关系式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一)复习引入:4 .什么是反比例函数?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二)应用举例:例1.(补充)若点A(2, a)、B (T,b)、C(3, c)在反比例函数y = k x (k0)图象上,则a、b、c的大小关系怎样?例2.(补充)如图,一次函数丫=卜乂+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 mx 的图象交于A (-2,1)、B (1, n)两点苫(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工的x的取值范围卜I例3: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1)写出1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7、(三)随堂练习:1.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p成反比例。且V=5m3时,p=1.98kg / 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2、已知反比例函数丫=卜(k=0)的图像经过点(4,3),求当x=6时,y的值。(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课堂总结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课题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会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形结合
8、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忆一忆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的图像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2、小明家离学校3600米,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x (米/分)与时间y (分)之间的关系式是,若他每分钟骑450米,需分钟到达学校。二、想一想例1、设4ABC中BC的边长为x(cm),BC边上的高AD为y(cm),ABC的面积为常数。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像过点(3,4)。(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4ABC的面积。(2)画出函数的图像,并利用图像,求当2 Y x Y 8时y的值。小结:1
9、、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解析式。2、根据给定的自变量的值或范围求函数的值或范围,可以应用函数的性质,也可以应用函数的图像;根据已知函数的值或范围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或范围,可以应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也可以把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不等式。三、练一练设每名工人一天能做某种型号的工艺品x个。若某工艺厂每天要生产这种工艺品60个,则需工人y名。(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若一名工人每天能做的工艺品个数最少6个,最多8个,估计该工艺品厂每天需要做这种工艺品的工人多少人?四、说一说:请你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参与学习的程度做出简单的评价.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例2、在温度不变的
10、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气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气缸壁所产生的压强。(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压强p(kpa)关于体积V(ml)函数解析式。(2)当压力表读出的压强为72 kpa时,气缸内的气体压缩到多少ml?体积V(ml)压强p(kpa)1006090678075708660100分析:(1)对于表中的实验数据你将作怎样的分析、处理?(2)能否用图像描述体积V与压强p的对应值?(3)猜想压强p与体积V之间的函数类别?师生一起解答此题。并引导学生归纳此种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步骤:(1)由实验获得数据(2)用描点法画出图像(3)根据图像和数据判断或估计函数的类别
11、(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5)用实验数据验证指出:由于测量数据不完全准确等原因,这样求得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能只是近似地刻画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巩固练习课本第20页第5题一二、说一说:请你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布置课堂总结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课题27.1图形的相似课型新授课课时1(一)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教学目标(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三)情感目标在获
12、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教学难点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35页的两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观察下列几组几何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出示课题一一图形的相似)2、对(2)中的3组图形,通过图形的缩小或放大,再利用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变换,使它与另一个图形能够重合,从而加以验证它们是相似的图形。3、你还见过哪些相似的图形,请举出一些例子与同学们交流.三、试一试:利用课
13、本后面的网格或格点图纸设计出几组相似的图形,并利用幻灯片加以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探究:1、思考教科书第37页观察中的问题,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2、观察下图中的3组图形,它们是不是相似形?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相似图形的特征”做好准备)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请你收集或设计一些相似的图案.2、习题27.1第1、2题.(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
14、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课堂总结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2)对于成比例线段: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或a:b=c:d;若四条线段满足,则有ad=b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
15、段满足ad=be,则有,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知识与技能会用符号“s”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s a,bC;知道当ABC A B C的相似比为k时, A B C与AABC的相似比为1/k.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操作一比较一发现一归纳”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PPT课件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课题
16、(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4ABC 与AA BC中,如果NA=NA, NB=NB, NC=NC,且AB-=型=CA-= k .AB BC CA我们就说4ABC与AA B C相似,记作ABCsA B C, 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sA B C,则有NA=NA, NB=NB,ZC=ZC,且-AB =里=-CAA B BC CA(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教师说明(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用符号“s”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s 4BC ;(3)当ABC与4 B C 的相似比为k时, A
17、B C与4ABC 的相似比为1/k.二、探究新知活动1(教材P40页探究1)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 l再画三条与l , l相交的平行线l , l l分别量度l ,1 l l在l上截得的西34,5.34,5.1条线段AB, BC和在l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AB:BC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2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AB : BC与DE : EF相等吗?5教师出示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操作画图,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回答结果.提出问题AB : AC=DE :(),BC:AC=(): DF
18、,师生共同交流.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在活动中,师生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 l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上如图-一,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一V,丁,2、如果把图27.2-1中11,12两条直线相切,交,交点A刚落到1上,1如图27.2-22),4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9、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三、练习巩固问题:如图,在4ABC 中,DEBC, AC=4, AB=3, EC=1.求在AD和BD.教师提出问题;Dr 史学生阅题,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日,三c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理解。完成同步练习课堂总结(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sa,B C的相似比 AB-= CA-
20、= k,那么4A B Cs4 AB BC CAABC的相似比就是AB=B= C&=,,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AB BC CA k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课题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自己的观察、归纳、建模、应用能力。3、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2、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提出问
21、题: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如何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的问题?(学生小组讨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 n四条对应边中若已知三条则可求第四条。一试牛刀:例3: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BD如果木杆EF长 3 m,测得OA为 高度BO。如图27.2-8,2m,它的影长FD为201m,求金字塔的分析:BFEDn ZBAO=ZEDF又NAOB=NDFE=90。BO OA BO 201n A ABOsA defn =n =EF FD 23二试牛刀:例4:如图27.2-9,为了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