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模板10篇.docx
《《静夜思》教案模板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夜思》教案模板10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静夜思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认识偏旁部首;朗读、背诵古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知识能力检测:请把诗句补充完整:前明,疑是。举头望,低头思。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的拨动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教学
2、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情操教具设计:生字卡、多媒体教法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情景探索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学过古诗?你能够背诵几首古诗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交流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学生背诵。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首古诗二、激发阅读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读书要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你有没有信心自己来读读试试?初次来读,大家不要着急,你可以放慢速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先标出来,快点请教一下咱们的拼音朋友,如果你还是读
3、不够准确,还有老师和其他的学习伙伴来帮助你。2、学生自主探索着学习古诗,老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习困难惑需要帮助的学生,尤其重视学生的拼音识字方法的运用。3、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a、老师刚才听到有个小朋友把这首古诗都读下来了声音真好听、一个字也没有读错,大家想不想听听他读读?(走到学生面前)老师刚才听到你读得真好,真想再听你读一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朗读)怎么样?(学生评价)b、我知道还有的小朋友读的也不错,想不想读一读?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接着往下读。看来这首古诗特别有意思很受大家的欢迎,读的真不错!还想不想再读一读?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多读几遍课文,达到读通顺)c、以小组为单
4、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纠正说错的学习伙伴。老师巡视检查并知道每个小组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生字、文本紧密结合,精读儿歌、感悟儿歌1、交流生字。老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一直都没有读书,可能是因为文中的生字有的不认识,在读的过程中起了阻挡的作用,没关系,说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通过刚才的读书你都还有哪些生字没有记住呢?(学生交流:把认识的生字一个一个的进行交流。老师将这些生字一一写到黑板上)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1)集体看黑板,借助儿歌中生字头上的拼音来识记生字。(2)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集体朗读。(3)小组之间利用生字卡片合作学习3、多读
5、多悟,理解儿歌(老师点击课件)(1)请看多媒体课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2)老师引导学生再结合古诗,说说图画中还有什么?(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他在异国他乡,到了中秋这一天,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所以写下了这首感人的诗句,这首古诗至今还成为了异国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名句4、有感情的进行朗读(1)老师示范朗读:(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朗读(3)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自己试着朗读(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带着动作进行朗读(5)集体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大家进行评价四、括展延伸练习1、跟随音乐,大家一起进行朗
6、读古诗。2、说说看,课文中的反义词,你知道那些说给大家听一听。五、课堂小反馈我会说: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一听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有趣的古诗,希望大家在学校里能够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七、开放性作业课后,自己自学一首古诗八、板书设计6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开始学习写字,高兴吗?说说看你都认识那些字?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看来大家认识的字可真不少那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二、认识基本笔画,学习写字(一)巩固生字的认识1、老师出示字卡,大家共同说出字卡中写的是什么?读出它们的读音。大
7、家共同来评价。2、小组之间通过字卡,合作交流学习。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共同来评价。(二)合作学习生字的书写1、看一看。小组之间共同来认识每一个生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来写这些字呢?有没有最快的记忆方法?2、谈一谈。学生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共同来学习,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就作为典范,我们共同来学习记忆。3、描一描,写一写。在书中描一描,注意要正确的书写生字的笔顺,尤其是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然后照着样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生字的书写。4、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评一评学生的书写,好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上记号,写的不是很好的字请你给他指出不足。老师适时指导。5、改一
8、改。按照刚才小组的小朋友给你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再请教一下。虚心接受小朋友的合理化建议。6、再进行评一评。把刚才书写的生字小组内再进行评一评,争取让每一个生字都得上小红花。7、练习给这几个生字娃娃分别组几个词语,并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大家共同来交流,共同来学习。三、拓展延伸练习(作品展示)今天学习写的生字,你和以往相比,有没有发觉自己有所进步呢?学生交流,老师出示收集的有关二年级学生的铅笔字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看完之后再说说,你觉得这些字写得怎么样?学生交流,老师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写字的习惯和热情。四、课堂小反馈我会背诵儿歌: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你真棒!继续加油!五、课
9、堂小结这节课,老师发现大家都非常的用心,相信有了这份信心,你的字一定会的越来越好。六、实践性作业课后继续发现身边的拼音朋友。七、板书设计:6静夜思mu er tou mi guang chuang目耳头米光床静夜思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三、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一一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教学过程: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一)生听音乐思
10、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身的家乡)2、同学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乐曲停,同学表达自身的想法。)(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李白。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一)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诗;2、检查勾生字情况;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4、解题:(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3)串词义。用自身的话说说题目的
11、意思。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读;(2)说(词义一一句意)(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1、同学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3、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4、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2)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假如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和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12、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读,引导。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5、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4)朗读、引导。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
13、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干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6、学习第四行(1)读整行诗。(2)说说诗句的意思。(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同学读“思故乡”。7、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三、反复吟诵,表示诗意美。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2、生在音乐中自身吟诵,划节奏。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有感情地齐读
14、,背诵。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静夜思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2、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字理识记5个生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析词)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学过哪些诗?(指名答,齐背锄禾)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许多诗人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其中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
15、他的诗以精巧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成为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看有关李白的动画。(CAI演示,师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亲人们在自家庭院里喝洒吟诗。春去秋来,李白告别亲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秋意越来越浓,李白望着风雪,望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诗。(CAI出示不带课题的全诗,师念诗)二、分析字理,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读一读,找节奏,初步感知。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师范读,生注意听,找出节奏。(指名答,CAI用“/”画出各句节奏,如“床前/明月/光”)生按节奏练习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及节奏。2、字理识字,赏析词句。同学们掌握了读好诗文的方法,这
16、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教学第一行诗。教学“床”字。(CAI出示第一行诗)这行诗里有个生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床”字及读音)齐读正音,怎样记“床”字?(提示:“床”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与组合,师提示字理:古时候,用广字头表示房子,广字头下面是个“木”字,表何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床不完全用木头做,还可以用各种金属和材料制成,方便又舒适。)用“床”扩词(提示:“床”还可用做量词,如一床被子)师示范解释诗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行诗的意思。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提示:诗人在什么地方看见
17、什么样的月光?)明月发出的光是怎样的?(银白色)小结:翻译古诗时,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这行诗可以翻译成“诗人在床前看见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AI出示诗意,齐读)教学第二行诗:诗人把月光当成了什么?(CAI出示第二行诗,齐读)教学“疑”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疑”字及其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音节?什么结构?“疑”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CAI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长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为了书写方便,右边实际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书矛走)(师讲字理:古代打仗面对强敌时,是用“匕首”短兵相接,还是用“
18、箭”远射?是举着长矛向前冲杀,还是干脆一走了之?真让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义是指怀疑)(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个疑字)在这首诗里是好比、好像的意思。(齐书写“疑”,师范写,生跟写一个)学“霜”字“霜”也是比较难记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霜”字及其读者音)齐读正音。谁能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霜”字?(师提示:声旁“相”的读音和“霜”的读音是不一样的,雨字头表示霜从天上洒落下来,凡是以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学过哪些雨字头的字?(板书雷)什么是霜呢?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的空气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树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师范写“霜”字)写“霜”字时
19、,雨了头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相字不要写得太长,注意把字写得紧凑些(生跟写一个)“霜”还可以用来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头上长满了白发,我们说他是一头白霜。诗人在这里把什么当成了霜?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了霜?(提示:它们什么地方相同?)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诗人看见什么,觉得怎么样?)小结:这两行诗写在安静的夜里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达了诗人独在他乡的孤独心情。(板书看疑霜)教学第三行诗:(CAI出示第三行诗)师读。 举头是什么意思?(抬头)诗人抬头干什么?(看月亮)(CAI出示举头望明月比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望”举头看明月)不用
20、“看”?(因为“望”字上面有个月亮,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要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方,用“望”字比较好)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板书明月)(指名答)教学第四行诗: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CAI出示第四行诗)齐读。教学“思”字“思”是本课生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思”字及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结构的?为什么是心字底?“心”上面是个田字?(师:古代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心里想着怎样把田种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说话。“故乡”指什么?(家乡)“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思念家乡)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除了思念家乡,还会思念什么?(亲人)亲人包括哪些人?谁能把诗人
21、思乡的感情吟诵出来?(自练,集体点评:语调要低一些,慢一些)(CAI出示后行诗)小结:这两行诗写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书望思乡)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识内化,给诗取名写诗人在安静的夜里思念家乡,根据诗意,谁能给这首诗取名?(板书:6静夜思)这就是第6课,齐读。教学“静”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静”字及读音)它是什么结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没有声音)不争吵,就安静、清静了。(扩词)师范写:“静”第五笔是竖,不要写成撇。(生跟写)扩展想象(CAI回到原图,包括题目)诗
22、人看着这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这可能是什么节日?(中秋)小朋友们可能在与父母干什么?(吃月饼,看月亮)但诗人却一个人在外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李白,一个人在外地,你会做什么?想什么?感情配乐读文4、课堂练习(随机)填写诗句,说出带点字的意思,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根据意思,很快说出诗句诗人看见床前地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好像地上结了霜。()抬头望高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低下头思念起家乡。()齐背这首诗【板书设计】6、静夜思(看)月光一一凝霜静夜思教案篇4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2、认识“夜、床、前、光、
23、低、故”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夜思 教案 模板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