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一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秋天的怀念科目语文班级41班教师马文军一、教材内容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生字词,并且灵活运用。二、过程与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阅读方法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
2、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三、教学重、难点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本课时,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文件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情境导入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
3、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引入新课感受母爱自主学习教师要求:1、通过预习,标注生字词并记忆掌握。2、搜集史铁生资料,小组内交流补充。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查阅字典和注释,排除字词障碍。小组内交流史铁生资料,互相补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字词,文学常识,并熟悉课文。朗读感知教师要求: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教师提问: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教师要求:
4、详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这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教师要求: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教师提问: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教师要求: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
5、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教师提问: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学生完成:1、找出相关的语句。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课题:秋天的怀念(主备:济南市历城第三中学中学李阳老师复备:李阳老师)【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
6、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
7、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生命之坚韧。3.教学难点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掌握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手法。【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初一
8、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如何学会细节描写中表情达意的写法。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反复朗读及圈画、质疑等方式品味关键词句,结合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母亲对儿子悄无声息的伟大而无私的爱。2、在理解文中细节描写和学习并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发表即席讲话及练笔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目
9、标】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的音、形、义。感情。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说出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4.感受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生命之坚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一、构建动场播放秋日私语,PPT展示轮椅上的史铁生灿烂的微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位伟
10、大的作家吗?生回答,师、补充。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PPT展示)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秋天 怀念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