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1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内容较为广泛,要注重日常的积累,重点注意教材中 文化常识的积累,今年又注重教材的考查,因此更要重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文化常识的积累。试题多采用 选择题的方式命制,指向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典例引领】(2021新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
2、,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故选D。【方法技巧】注重积累,分类记忆。1 .根据教材注释积累,对教材注释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如教材对特定时间的称谓的注 释: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 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 观亭”(登泰山记)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
3、时)。如“奄奄黄昏后”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也指夜深人静的时候。如“寂寂人 定初”(孔雀东南飞并序)。2 .根据备考资料、文化知识图书积累,进一步扩大积累范围。【通关训练】(部编教材相关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时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B.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C.蹉步,古人称跨一脚为“蹉”,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 少等。D.金石,文中指指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
4、之属,金石学,是中国的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 物的研究。【答案】A【解析】荀子提倡“性恶论”。2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需停顿的地方为读。B.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 字学的别称。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一祝祷、占卜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D.文中的“六艺”,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答案】D【解析】“六艺”之诗书礼易春秋乐经等六部经典。3.下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5、分)A.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三十;朔是初一;弦分 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B.子,古代可以用于称呼士大夫、普通男子、自己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鼬胪,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首尾衔接的船只。D.槊,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矛。匏樽,用葫芦做的酒器。【答案】A【解析】晦是月末。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 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B.古代城墙有内
6、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 “城郭”指城市。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 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 一天。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 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答案】C【解析】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 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
7、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 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故选C。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3人, 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土三个等级。【答案】C【解
8、析】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6.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D.舞雪: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 雪,【答案】D【解析】D项,“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雪”错误,舞零是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故选D。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8 .
9、庠序,旧时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周(殷)代叫庠,商代叫序。C.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D.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被追封为“亚圣【答案】B【解析】9 .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8.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 校,后泛指学校。C. “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
10、 书”。D.孟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 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答案】D【解析】D. “春秋时期哲学家”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故选D。9.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庄子,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者。B.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 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C.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最集中表现
11、庄子哲学的是齐物 论逍遥游大宗师等。D.庄子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在中国的文学 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答案】D【解析】D项,”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错,应是“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故选D。10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的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作者为左丘明,是对春秋这部鲁史的解释,和公羊传 谷梁传并成为“春秋三传”。8. “赐”,赏给,过去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小辈,如,赐予、恩赐;也指给予的财物或好处,文中 就是这个意思。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王、公、侯、伯、子、
12、男六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 时而异,不尽相同。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答案】B【解析】A应为“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C没有“王” :D错误,还有诸侯王。11 .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 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 并非具体的官名。D.山东,指嵋山以东
13、,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答案】A【解析】文中“沛公”是尊称。12.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B.幸,有宠爱的意思,也指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是宠爱的意思。C.亚父,敬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D.古代宴席的座位,以坐北面南为尊,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东面西,再下最卑坐南面北。【答案】D【解析】以坐西面东为尊,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再下最卑坐东面西。13.下列文中的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卮”“杓”均为酒器,“玦”“
14、白璧玉斗”均为玉器。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文中指站立两旁的侍者、副将,如项伯等。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 三十篇。【答案】C【解析】文中“竖子”指项羽。1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善、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 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 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
15、亲、母亲、妻子为三 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己经具 备。【答案】A【解析】A.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 是周武王,他火掉/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 开国国君。故选Ao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此科敛丁9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B.中绘殿阁,类羊惹 兰若:寺庙。C.操事干业,久不售 童子:科举时代已经考取秀才的读书人。D.俾入自庠邑庠:县学。【答案】C【
16、解析】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句意:正在读书准 备应考,长时间考不取。故选C。16 .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 十四人的画像。魏征名列第四。C.胡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记载,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 民族。D.豫游,出游,游乐之义。古时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里有“春省耕而补 不足,秋省实而助不
17、给”之说,对豫游作了解释。【答案】C【解析】C.“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错误,并非两个民族,而是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也 从中引申出疏远隔绝和敌人或对立关系的含义。故选C。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 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 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靖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
18、,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 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 四关之中,故称关中。【答案】A【解析】A项,“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18 .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妃嫔媵端: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婿高,媵是陪嫁的人。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D.六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战国末年被秦国灭掉的六个诸侯国。【答案】B【
19、解析】B项,“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错误.王子皇孙在文中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故选19 .下列有关“赋”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赋在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在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写赋的是战国 后期赵国的荀子。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的“骈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意。D.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至于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排偶和藻饰是 汉赋的重要
20、特征。【答案】C【解析】C项,“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骈赋”错误。古文运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文赋。赋最 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 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献”;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 体,叫“律赋”;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 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阿房宫 赋是文赋而非骈赋。故选C。20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
21、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六国论中的“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可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C. “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也用作君对臣晚辈对长辈的敬称。D. “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答案】C【解析】C项,“晚辈对长辈”错,应是“长辈对晚辈”。故选C。21.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
22、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答案】D【解析】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 与熏陶。故选D。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23、分)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B.小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也用于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C.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答案】D【解析】D项,“减信”错,应为“诚意”。故选D。2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考点 11 文言文 阅读 文化 常识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