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案合集10篇.docx
《时间的脚印教案合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的脚印教案合集10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间的脚印教案合集10篇I时间的脚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思路。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3 .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4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清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2 .学习生动有趣的语言。3 .掌握说明顺序。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清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2 .掌握说明顺序。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2、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i)浑浊(zhuo)山麓(lU)海枯石烂(ku)粗糙(cd。)龟裂(jm)刨刮(bd。)楔形文字(xio)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三、整体感知课文1 .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3、2 .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极了。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岩石f小石子f沙砾、泥土f沉积f重压f胶结f新岩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
4、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3 .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
5、书。4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总结: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四、品味说明语言1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
6、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2 .为了增强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的趣味性、可读性。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五、拓展迁移训练?大自然是非
7、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六、结束语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七、作业1 .找出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2 .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篇2【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思路。2、认识岩
8、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3、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内容。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3、那么,岩石是怎
9、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四、课堂反馈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
10、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2、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同步播放幻灯)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五、结
11、语及课外作业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学生提问备案】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
12、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时间的脚印教案篇3一、情境引领同学们,很高兴认识大家。下面由我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提到时间,从古至今,关于它的话题很多。孔子面对滔滔东流的河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13、悲切”齐白石要求自己做到“不教一日闲过”;莎士比亚告诫人们“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毫无疑问,这些见解都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而从客观上探索“时间”的话题并不多见,至于“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这样的话题,更是闻所未闻。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脚印,请陶世龙先生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陶世龙。(点击下一页)二、走近作者陶世龙,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1929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三、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的说明层次;2、欣赏品味: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3、能力目标:
14、培养阅读表达的能力。四、课前热身教师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腐蚀(shi)浑浊(zhu6)山麓(lU)粗糙(cd。)龟裂(jUn)楔形(xie)我让班长同学读一读这些字词。他读得很好,下面我们一齐读两遍。五、要点探究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很长,共有30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下面我们来速读,用5分钟的时间解决以下三个问题:要求:速读课文,独立自主完成问题。1、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不含小诗)明确:共30个自然段。2、贴标题,了解课文的说明层次。我这里有四个小标题,“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岩石的毁灭与新生”、“岩石
15、是无字的史书”、“岩石领我们找宝藏”。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如:(14自然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石头是时间的脚印”。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一、岩石是时间的脚印(14自然段)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二、岩石的毁灭与新生(520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三、岩石是无字的史书(2128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二:无字的史书。四、岩石领我们找宝藏(2930自然段)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3、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
16、意义?通过贴标题,我们了解课文的说明层次。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全班推荐一个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读一下最后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迁移内容看时间而定是否讲解)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读懂岩石之书的意义已远不是这样单纯的用意了,那是什么?1)、读懂岩石之书,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外太空寻找可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2)、读懂岩石之书,我们也可以了解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灾难,为将来地球将要遇到的灾难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3)、了解各种生命的进化和灭绝的过程,是人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等等。六
17、、亮点探究精读课文,用8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四个问题。1、分析这篇标题的特点。新颖别致的标题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一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2、谈谈时间伯伯的作用。别具一格的题记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土其的小诗时间伯伯?选择高土其的时间伯伯一诗作题记,既可以引导读者进入介绍的知识,也增加了的文学色彩。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人类有史以
18、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3、找出课文生动有趣的句子。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了增强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
19、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同时把“岩石”的被动和无奈表现得令人同情。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三个并列短句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排比、拟人手法加上极富特点的动词的巧妙运用,把“狂风”“洪水”“冰河”来的情状表现得惟妙惟肖。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说“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
20、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的趣味性、可读性。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过程。这些句子,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文中类似的句子随处可见,值得细细品味。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
21、合语句进行分析。学生所举例句不作限制,只要分析得有理有据即可。(1)准确性、严密性。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大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2)生动有趣。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比喻形象贴切。如“如果大量的
22、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有些词语引人兴致。如“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前面说明了什么,后面还有什么需要说明。4、找出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过渡自然的段落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
23、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教师明确: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改变着,由此记载下时间的。)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概括评价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 脚印 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