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学教学案模板汇总8篇.docx
《2021年科学教学案模板汇总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科学教学案模板汇总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2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3 .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知识与技能1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 .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3 .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2 .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3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4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5 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2、课时教学内容: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 .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2 .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 .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一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
3、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二、布置作业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 .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 .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 .全班汇报并交流。4 .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
4、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 .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 .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 .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 .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 .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8 .讨论和交流:
5、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9 .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 .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 .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 .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 .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 .学生交流。6 .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
6、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7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 .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 .学生猜测。3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 .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 .学生交流。6 .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 .教师补充介绍有
7、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8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科学教案篇2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
8、实验得出的结果。(四)技术准备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演示材料:课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三、教学过程(一)导
9、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二)学习新知1 .感受浮力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学生轮流试验)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2 .测量浮力的大小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a)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b)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
10、(如图1)。c)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图13)根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二重力+拉力。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图24)实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实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物体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6)总结:物体浸
11、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改变。(三)巩固新知学生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三、板书设计浮力浮力: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科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的写作方法。一、复习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二、细读课文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思考题: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布置很特
12、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指名读第1、6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细读第二段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带
13、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齐读课文。小结段意三三、作业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打扰慕名来访遗著迫不得已诸如此类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科学教案篇4教材简析:学习目标:1 .通过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引导学生学会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2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4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
14、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学习重点: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月球环形山从而对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学习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师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直接导入新课学习内容: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
15、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从而逐步使学生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指导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教师出示资料,下发研究记录卡片,引导学生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组织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
16、料,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从而对大气污染严重性有了深刻认识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交流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或方案。三、拓展延伸: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搜集关于大气臭氧层污染的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制作科普手抄报、黑板报、警示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本课学习活动:认识地球的面纱一一大气层。2、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并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加强交流活动,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学习认知图片、文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科学 教学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