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滚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活动滚动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活动名称:科学活动内容:滚动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2. 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3. 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活动准备:1 .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2 .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3 .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4.纸板、搓板数个。5.大筐三个活动过程: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第一次散花)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2.找出重点:“滚动”。(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集体总结:
2、“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2.集体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B 进行分类。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过程框架: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
3、次分类。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活动准备: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过程剖析: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
4、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1
5、)请两位幼儿来检查。(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第三部分:操作实验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提问:“我这里还有些纸板,想跟小球郊区在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
6、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结束部分提出问题:“大小两个球,同时从同样的板子上,高度、力度一样,哪个先滚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B 一次分类一(1)能滚动与不能滚进行分类。(2)请两位幼儿来检查。(3)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二次分类(1)随意滚动与不能随意滚动进行分类。(2)再请两位幼儿来检查。第三部分:1球
7、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你们也去试试看,好,开始!”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幼儿表述: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快,低慢。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你们再去试试看,好,开始!”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
8、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幼儿表述: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结束部分:提出问题,结束课程。附赠材料:幼儿园有效备课的原则幼儿教师要想有效备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独立思考原则教学活动的筹备,是教师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儿童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在心中留下印记。很多教师打开备课本就想查阅其他教师的教案或网上现成的案例,这样虽然便捷,却“不走心”,无法对该活动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在教学活动现场依然
9、茫然和糊涂。当活动过程中产生混乱或问题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混乱或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早知道,而这个“早知道”就是认真备课应该达到的效果。而且,参考他人的备课还会导致自己的思想被束缚,容易被他人的思路带着跑,从而使自己的大脑麻木、僵化。所以,教师在筹备教学活动时,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不要急着去看其他人的已有教案,而应自己先来分析一下本教学活动是在什么主题背景之下产生的,主题的目标是什么,本活动承载的目标又是什么,本活动涉及的领域发展和情感态度发展有哪些,儿童在前一段时间都有怎样的经验积累,等等。如此这般地把事前研究与课后反思结合在一起,一定会为教师的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二)交流讨论原则当然
10、,独立备课只是一个人的思考,而每个人都有可能受个人局限等原因而无法把教学活动筹备得十分完善。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不够熟悉,对儿童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更容易出现思考不够全面设计安排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备课时除了独立思考外,教师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这也被称作“集体备课”。很多幼儿园把集体备课作为平行班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就是整合大家的智慧共同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备课的基础是每位教师事先都进行过独立的思考,不然,大家坐下来时都是稀里糊涂的,既没有思路也没有困惑,又能讨论些什么呢?有些幼儿园在集体备课时会进行分工,比如,某人备某几个活动,某
11、人备另几个活动,等等。这样一来,集体备课时间,大家就习惯于只听某人谈想法嗯嗯嗯”“好好好”地附和,争鸣和讨论消失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被发现了。所以,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需要事先对所要讨论的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带来自己独特的想法以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尽可能把困惑、问题都抛出来,并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想法及理由也提出来,从而产生讨论、质疑、争议,这才是真正有的集体备课(三)实事求是原则教学活动筹备的结果是要真实地实施活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尊重现实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备课态度认真,有时候会把所使用的教具材料设计得非常先进、高端、复杂,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根本无法
12、使用,这样的“备”,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课程的实际进程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来筹划整个教学活动。比如,筹备教唱新歌时,要思考自己班级的孩子是否已具备理解这个歌曲内容的经验,如果没有,是否应该增加一个谈话环节;如果已经有了,是否可以缩短开场的启发环节,抑或把这个经验的准备放在该教学活动之前的生活环节去渗透总之,要想筹备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四)充分准备原则备课,就是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做好一切准备。这个准备既包含教师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也包括教具、操作材料、器材设备、辅助资料等的物质准备,更包含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思想和心理上
13、的准备要求教师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老教师不要有“反正我以前开展过这个活动,没啥大问题”的骄傲心态,年轻教师则不要有“大概就这样了”的马虎心态。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践行“终身备课的理念,即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要认真地思考,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物质准备,是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障,它既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如图片、动画、手偶等),也包括设备和环境的准备(如电脑的运用、桌椅的摆放等)。这些准备如果不充分,很有可能会引起环节之间的不流畅,进而打乱幼儿顺畅的思维,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破坏他们愉快而饱满的学习情绪。而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则是教学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学前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那样有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集体教学的最大意义是帮助儿童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向“最近发展区”迈进,所以儿童到底在前期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能力和情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筹备中最需要考虑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