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大班活动教案范文.docx
《纸大班活动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大班活动教案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纸大班活动教案范文纸大班活动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提供的纸大班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纸的不同种类和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2、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加探究活动,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3、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4、了解纸是最早创造的,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各种各样的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纸作品(折纸、粘贴画、纸
2、蘸画)白纸、打火机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师:小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2、创意玩纸:感知纸的质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纸是你认识的,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2)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3)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
3、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3.探索纸的属性。(1)出示各种纸作品,了解纸易折、易碎、易揉的特点。师: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你看,老师带来了纸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出示折纸、粘贴画、纸蘸画)幼儿分组自由探索。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幼儿自由发言。师:原来纸可以撕出来做粘贴画,可以揉揉用来蘸颜料画画,还可以折纸,纸的用处真不少。(2)、通过染纸作品,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作品,它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出示染纸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表述)(3)通过实验了解纸易燃的特点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燃烧实
4、验)小结:引导孩子自己总结:纸遇到火会燃烧。4、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如果没有了纸,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合理想象、大胆发言)教师小结:纸是我们离不开好朋友,离开了纸,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不浪费纸张,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5.了解纸的创造。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创造的吗?纸是我们最早创造的,我们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是感到自豪和骄傲!师:现在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纸做的,看谁找的多?(幼儿寻找)1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在玩纸棒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动作,开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2
5、通过自我探索,同伴学习,教师的指导等方式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要领:快快跑,用力蹬地跳。3在营救唐僧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1西游记音乐四段:猴哥、齐天大圣、女儿情。一个师傅三个徒弟2纸棒人手一根3点子布置在场地上4轮胎四个,绳子假设干根。小猴模仿操:带着幼儿扮演角色,活动身体师:你们看我是谁,(孙悟空)对,我是猴王,你们是什么呢?(小猴子),孩儿们,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听音乐与教师共同做热身运动.要求精神饱满,注意节奏感,活动有序.(一)提供材料。自由练习。1.变出纸棒,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孩儿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能想出金箍棒的各种方法吗?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本领最
6、大!教师观察各种不同开展水平幼儿的活动状况2.集体展示,互相学习教师请幼儿表演自己玩金箍棒的方法,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学习.3.引导幼儿两两合作玩金箍棒4.集体展示,互相学习(1)小猴分散自由玩纸棒如:双脚立定跳过纸棒、用手顶纸棒、击剑、助跑跨跳纸棒等。(2)幼儿练习金箍棒的多种玩法(3)幼儿两人一组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4)仔细观察,认真聆听,学习其他小朋友的好玩的方法。(二)学习助跑跨跳1.提出助跑跨跳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动作。师:刚刚有两只小猴子说,他想到一个好方法,我们请他们来表演一下好吗?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跑跑跑,用力蹬地跨过小河。2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将两人的纸棒分别放在地上距离为40
7、cm的两个红点子上练习助跑跨跳。3教师小结练习情况,集体练习。4.出示宽为50cm的小河,引导幼儿练习,想一想,小河宽了,我们在跨跳过去时应该注意什么?(1)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2)同时出示40cm和50cm的小河供幼儿自由选择练习5.出示宽为60cm的小河,引导幼儿练习,想一想,小河更宽了,我们跨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鼓励幼儿向难度高的挑战。(1)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也可视情况示范。(2)同时出示40cm、50cm、60cm的小河,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仔细观察同伴和教师的示范,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幼儿两两合作,布置好场地,练习助跑跨跳。幼儿集体练习。仔细观察同伴的表演,认真听老师
8、讲解。自由选择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练习。仔细观察同伴的表演,认真听老师讲解,自由选择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练习。(三)游戏营救唐僧1.讲解游戏规那么:(1)按要求布置场地幼儿按1-4报数,1号2号用纸棒摆小河,3号4号把轮胎摆在指定地点。(2)幼儿四人一小组,轮流跨跳过小河后,由一人担当唐僧,坐在轮胎上,另外三人负责将轮胎拖到指定地点。(3)按规那么游戏,注意救唐僧时,唐僧手抓住轮胎边,另外三人注意用力的方向。2引导幼儿游戏,注意保护幼儿平安(1)幼儿按要求布置场地。听清游戏规那么。(2)幼儿分四组竞赛游戏。(一)小结游戏情况。(二)放松活动。1 .引导幼儿听音乐放松身体。2 .和伙伴一起放松身体,收拾
9、场地器材。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开展。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纸、胶水、积木一、
10、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答复。(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4、幼儿操作。(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幼儿实验。(2)引导幼儿观察、比拟、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
11、方法。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方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2、?”“你怎么知道的?”四、活动延伸。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安。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拟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
13、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开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
14、,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2、彩色皱纹纸、竹筷假设干。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1、准备活动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请个
15、别幼儿表演刚刚的舞步。 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根底。)2、探索、发现活动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出示彩色皱纹纸。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
16、操作,想出各种方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多少种图形。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刚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b.幼儿画舞谱。 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3、结伴创编 彩带与脚配合跳舞“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评析:教师
17、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开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4、展现欣赏游戏“大舞台”。(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底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有快有慢的音乐引导幼儿撕出不同形状的纸,接着在欣赏作品之后让幼儿
18、自由叠加、组合,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缺乏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目标及重难点,可将活动定在小班,难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选课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随音乐按照有节奏的步伐而移动,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带一个舞伴,或者以集体形式,是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种涵意。1、尝试用折纸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2、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3、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手工纸,形状大小相同的积木假设干,幻灯片。一、开始局部教师出示手工纸,请幼儿说说它能干什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做实验。二、幼儿
19、实验实验一:(1)教师请幼儿尝试不用任何材料帮助,让纸片站在桌面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小结:改变纸片形状就可以。实验二:(1)教师请幼儿试一试,站起来的纸片能不能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操作成功的幼儿讲讲他的经验。对没有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实验三:(1)请幼儿继续挑战,让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纸片顶起最多的积木的幼儿介绍,为什么他的纸片能承受这么重的重量。(3)教师小结:纸片围成的圆柱体,它的粗细跟它的力量是有些关系的。实验四:(1)师幼一起挑战最有力量的纸片,看它是否能顶
20、起一本大厚书?(2)播放幻灯片,请幼儿观看,思考并得到启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柱子合作,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3)继续将实验完成。三、活动延伸:提问幼儿:我们还能继续在大书上加重量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染纸”是人们在最初的无意识中发现的,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幼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1.认知领域:通过活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悠久的历史,初步感知染纸工艺的乐趣。2.情意领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3
21、.技能领域: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体验不同折法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并感受对称美。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学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两种不同的纸张(白纸、宣纸各一张),46幅范例,字条,4张彩纸,事先学习几种折纸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纸,水彩盘,旧报纸,抹布,磁带,录音机。一、开始环节:1.出示纸张导入:对白纸和宣纸进行比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结:白纸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纸薄而软,吸水性强,遇水容易破。2.复习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的折法。二.根本环
22、节: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再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教师示范讲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1)先折叠: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这时候不需要翻开。(2)染颜色:把折好的纸的角或边浸到水彩盘中,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点就在颜料中少染一会儿。这时候宣纸里面吸饱了颜料,刚刚老师说宣纸湿了很容易破的,要把里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3)翻开作品:小心地把它翻开,按折的顺序翻开就不容易破,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欢快的音乐):(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干净,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来的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活动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