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docx





《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第一节、表达方式1第二节、修辞手法24第三节、表现手法32第四节、结构模式44第五节、概念辨析45第一节、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 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种文章笔法。例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 句)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示
2、儿)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例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 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 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起。例4: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 真率而震憾人心。例5: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
3、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例6: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 截然有别。例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 闷的情怀。(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 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
4、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 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例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例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例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 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 地点是塞下,具体
5、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 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 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 的情怀。例4: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骁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 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例5: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
6、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 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 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 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 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 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 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诗的感染和效果。(2在表现手法上,
7、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触景生情(景一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 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例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 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 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
8、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 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 观景物引发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 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例2: “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的别董大)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第大处境 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 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以景结情(情一景):在诗词的收尾
9、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 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例1: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 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 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
10、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例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 居易忆江南)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 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 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例2: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郡荆榛寒雨中。”(韦 应物登楼寄王卿)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
11、而来,砧杵、秋 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 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种重要手段,其 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 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 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例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绝句)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
12、写情。 、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 神往。例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 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髙低,俯仰,
13、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 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 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変将青山摄入画面, 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 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 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 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例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 围,面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例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
15、居易钱塘湖春 行)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 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 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例2: “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以哀景写哀情:例1: “碧幕霞绡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笛碧云 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 小重山)这首词的上片写景,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 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
16、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例2: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 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 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阳西 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 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 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例3: “风急天髙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
17、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 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 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例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 继枫桥夜泊)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 的羁旅之愁相融。以乐景衬哀情例1: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18、。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例2: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以哀景写乐情例1: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9、。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 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上奋勇杀敌的豪情, 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 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定义及举例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形象表达 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例2:清代龚自珍的
20、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 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 求上进的精神。例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 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例5: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 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不遇之慨。例6: “垂綾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21、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例7: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焼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 安石北陂杏花)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髙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 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 感悟。(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托物言志与象征、比
22、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 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 兴,又是象征。例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例2: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瘦纤腰学不成。”(唐彦 谦垂柳)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 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
23、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转,另辟蹊径,联想到 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 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硬时 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例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 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 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 象里,蕴涵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典型例题例题1;看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诗词 鉴赏 答题 术语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