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docx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 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 道)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
2、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4.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 臣 , 以 示 褒 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
3、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 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
4、举等, 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7. 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 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
6、“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 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中,表时间,中午 12 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7、。D.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10.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 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 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
8、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1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13. 下
9、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 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10、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 ” 为 名 。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
11、;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 “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 “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16. 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
12、清静无为”之意。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 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D. 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 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
13、家。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 18
14、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
15、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
16、,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批判性质的称号。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 如太庙。B. 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 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 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17、。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 一 种 名 称 。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
18、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2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 “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
19、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2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2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中国古代 文化 常识 题库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