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docx
《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
2、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对研究重点原子的构成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分析图表信息,阅读史料介绍,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其次,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书写使用的不便,进而认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主动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
4、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程序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二、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三、预学设计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
5、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一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
6、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一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a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交流讨论:大多数的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a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去。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问:金属是否带电?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7、?思考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交流讨论:原子的结构结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2021年原子的构成教案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
8、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
9、义观点教育。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展示):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三、学法指导(展示):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
10、、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强化思想。(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
11、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第一部分教学一原子的构成1、学生自学后讨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一半是质子,一半是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原子 构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