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考研高分笔记.docx
《动物生理学考研高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考研高分笔记.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河子大学202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高分笔记(820动物生理学)第一章.机体功能与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 (2)稳态的概念1 .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科学。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说明机体各局部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局部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说明机体在与环境 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整体和环境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内
2、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1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类型:L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
3、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 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2 .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响,这种反响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例如:血管平滑肌在收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 反响。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响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反响调节:即受控局
4、部发出反响信号返回控制局部,使控制局部能够根据反响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 分的活动进行调节。反响包括正反响和负反响。正反响:从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称为正反响。如:排便、分娩、血液凝固负反响:反响信号能够降低控制局部的活动,称为负反响。如:血压、体温、肺牵张、血钙、二、细胞的基本功能(5分)血液呈弱碱性,PH 一般为7.35-7. 45,但以动物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耐受极限:7. 00 7.80相对恒定血浆中缓冲对有:NaHCO/HCO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HPO/NaH等肺和肾也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酸和碱三、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
5、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血浆: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 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局部。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除 去了纤维蛋白原的血浆就是血清。四、血浆的主要成分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组成,约占血液总量的50%-60%,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水(90-92%)养分:血浆蛋白质、脂类、葡萄糖、维生素等血浆电解质:Na+、K+、Cw、Mg2+、HCO-、Cl-、IIPCH-、SO 2-344代谢产物:氨基
6、酸、多肽、乳酸、酮体、尿素、尿酸、肌酸、肌酎、马尿酸、胆色素和氨02、C02、和N2等气体“其他:激素和酶等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血浆蛋白1球蛋白:a、B、YI纤维蛋白原五、血浆蛋白的功能r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渗透压一一白蛋白参与脂类和脂溶性物质的运输一一a、B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响Y球蛋白血浆功能参与凝血、纤溶和生理性止血一一纤维蛋白原营养功能一一白蛋白、运输功能一一结合蛋白六、血浆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构成: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特别是各种电解质构成,如K+、Na+等。作用: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容积和形态。胶体渗透压:由
7、各种血浆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作用:有利于血管中保存水分,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容量。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5%葡萄糖溶液、0. 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溶液。如5%葡萄糖溶液、0. 9%NaCl溶液张力: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尿素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故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七、红细胞生理(-)形态和数量3.尿生成的调节(1)抗利尿激素对尿液生成的调节功能65(
8、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尿液生成的调节功能4.尿的排出(1)尿液的浓缩与稀释(2)排尿反射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局部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球囊两局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 单位。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肾小球旁器(近球小体)由三类特殊细胞群组成,即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和致密斑三者组成。球 旁细胞内含分泌颗粒,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素的分泌。球旁细胞:球旁细胞为肾小球入球小动脉中特殊化的平滑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肾素。细胞本身是一种牵张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入球小动脉血管容量和压力的变化
9、。当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 流量减少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加。致密斑:远曲小管贴近肾小球并与球旁细胞相邻时,其小管上皮细胞的排列变得致密,呈高柱状,形成向官腔内的斑 状隆起,称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小管液流量减少时,致密斑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增加。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1)血流量大(2)血液流经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动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静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第一套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围绕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 第二套毛细血管网肾脏的血液绝大局部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短而粗,
10、血流阻力低;而出球小动脉那么细而长,血流阻力高。这一特点,使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那么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3)髓旁肾单位出球小动脉进入髓质后分支:形成细长U形直小血管,平行于髓绊和集合管;围绕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肾血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肌源学说)血压,一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收缩)血流阻4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增加)血压4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舒张)f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减少)(2)神经和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一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应急时NE、E、VAP、Angll分泌,一肾血管收缩 k肾血流量J一、肾小
11、球的滤过功能(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阻挡血细胞B基膜: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空隙最小,起主要的机械屏障作用。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糖蛋白),成为一种电学屏障。(异常时导致蛋白尿)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66有效半径小于L8nm的物质可以被完全滤过,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几乎完全不能滤过。67血浆白蛋白虽然其有效半径为3. 5nm,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就难于通过滤过膜。(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二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1、
12、滤过膜通透性(原尿的量和成分)机械屏障或电学屏障受损一蛋白尿2、有效滤过面积(尿量)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少尿或无尿3、有效滤过压(尿量)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的超滤液(原尿)。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局部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分子量较小的少量蛋白质)从肾小 球的毛细血管中滤入到肾小囊囊腔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局部成分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构成: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层)、基膜(中间
13、层)和肾小囊脏层细胞(外层)所组成。有效滤过压: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滤出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滤过面积:正常时两肾所有肾小球都处于活动状态。两肾的总滤过面积为L5m2.滤过面积J肾小球滤过虑I尿耳(急性肾炎)滤过膜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f (滤过膜变厚)一少尿 静电屏障作用;(糖蛋白减少)一蛋白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虑增大,原尿生成增多;反之原尿生成减少二、肾小管的
14、选择性重吸收一一肾小球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一)重吸收方式被动重吸收:顺着电化学梯度将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转运到组织间液的过程。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Na+泵、H+泵、Ca2+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小管液中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组织间液中的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重吸收:指肾小管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分泌:指肾小管细胞将某些物质排入肾小管腔的过程。由肾小囊进入肾小管的原尿称为小管液。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水和各种溶质经由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返回血液的过程,称为重吸收。原尿每分钟的
15、生成量为125mL每天生成量为180L68终尿每分钟的生成量仅1ml左右,每天生成量为69终尿量仅为原尿量的1%,这说明小管液中的水分99%被重吸收重吸收的方式:被动重吸收: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协同转运)重吸收的特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重吸收全部被重吸收(100%):葡萄糖、氨基酸绝大局部被重吸收(99%):水、NaCl等小局部被重吸收:尿素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酎、尿酸(二)各种物质的重吸收1、葡萄糖:部位:近曲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机制:主动重吸收(Na+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需载体蛋白完成)2、氨基酸:部位:近曲小管(全部重吸
16、收)机制:同葡萄糖,为与Na+耦联的主动同向转运,但转运体可能不同;各种氨基酸的重吸收存在相互竞争;进入小管液的少量蛋白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的内吞作用被重吸收。3、Na+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65-70%髓绊升支20-30%其余在集合管,远曲小管机制: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髓绊升支:被动扩散其他:主动转运3 .C1-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髓科机制:大局部伴随Na+被动重吸收;髓祥升支粗段为继发性主动重吸收。5、K+的重吸收:部位:大局部在近曲小管、髓绊肾小球滤过的钾离子,67%左右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入血,而尿中的钾离子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分泌的。机制:主动重吸收(机制不明)6、HCO3-的
17、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80-85%)机制:以C02形式吸收与钠-氢交换耦联每分泌1个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离子7、H20的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70%);髓绊、远曲小管、集合管(各10%左右)。机制:近曲小管:伴随Na+等重吸收形成的渗透压梯度而被动转运远曲小管、集合管:依赖ADH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前半段)重吸收机制:与Na+重吸收相伴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管腔膜:葡萄糖和Na+与管腔膜的转运体结合同向转运入细胞内管周膜:葡萄糖顺浓度差通过载体易化扩散的方式经管周膜进入组织间液70Na+被管周膜钠泵泵出细胞内小,+使官腔Na+浓度高于细胞内,
18、为官腔膜葡71萄糖-Na+协同转运提供势能动力。可见,管周膜Na+泵的活动为原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在官腔膜的协同转运为继发性主动 转运。小管液中氨基酸的重吸收与葡萄糖重吸收的机制相同。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具有饱和现象近端小管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超过9. 0-10. Ommol/L(1.6-1.8g/L)时,局部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已达极限,尿中 即可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9. 0-10. Ommol/L (1.6-1.8g/L)Na+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重吸收量占滤过量的70%方式:主动重吸收
19、管腔膜: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P0 3一等同向偶联转运被重吸收; 34Na+与H-逆向偶联转运被重吸收(H+-Na+交换)。管周膜:钠泵消耗ATP将Na,泵入细胞间隙(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管腔膜:H+-Na+交换K+-Na+交换管周膜和侧膜:由钠泵消耗能量将Na+转运出细胞C1-的重吸收:(1)近曲小管C1-的重吸收机制:被动重吸收由于Na+、葡萄糖、氨基酸等已在近曲小管的前半段主动重吸收,使近曲小管后半段的管内外C1- 的电位差f (大约高20-40%)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处(称细胞旁 路途径)进入细胞间隙。提示:除髓伴升支粗段C1-为主动
20、重吸收外,其它部位皆为被动重吸收。(2)髓神升支粗段C1-的重吸收管腔膜上由Na+: 26-:1(+同向转运体+2+、C1-顺电-化学梯度,K+逆电-化学梯度同向转运进 入细胞内进入细胞的Na+由管周膜Na+泵泵出,C-经管周膜C一通道易化扩散出细胞,K+经管腔膜K+通道 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进入官腔。K+的重吸收:原尿中的K+绝大局部(约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的(K+-Na+交换)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HCO-的重吸收:HCO-的重吸收形式:以C02的形式重吸收33HCO-的重吸收与H+-Na+交换呈正相关即H+分泌f HCO-重吸收增多 3
21、3每1个HCO-重吸收,就伴随1个Na+重吸收3水的重吸收: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重吸收率:近端小管:65%-70%72髓神降支细段:10%73远曲小管:10%集合管:其余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排泄: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1、H+的分泌:近曲小管:分泌1个氢离子,重吸收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一个钠离子远曲小管:Na+TI+交换2、NH3的分泌和排NH4+: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3、K+的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机制:Na+K+交换钠离子的重吸收在小管两侧形成电位差,促使钾离子从组织间液被动扩散进入小管液。
22、低渗尿:当机体水分增多时,肾小管液中水较少被重吸收,机体将排出渗透压低于血浆的尿,即低渗尿。一一稀释高渗尿:机体缺水时,原尿中的水被各段肾小管大量重吸收,终尿渗透压将高于血浆,此即高渗尿。一一浓缩正常人尿液的渗透浓度可在约50-1200 mOsm/L之间波动。血浆渗透浓度约300 mOsm/Lo尿液的稀释:(1)髓绊升支中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一一髓样升支粗段末小管液为低渗(2)在体内水过剩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抑制时一一造成尿液的稀释。如果抗利尿激素完全缺乏,如严重尿崩症患者,每天可排出高达20L的低渗尿,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10虹 尿 液的浓缩: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结构:髓神,形成髓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生理学 考研 高分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