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红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红烛【教学目标】.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1 .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2 .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3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 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1 .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方法】运用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
2、北流水人,中国现代著名 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 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 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 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 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 害。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 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 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 成就。2 .写作背景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当时诗人
3、闻一多正准备出版自己的第 一部诗集,他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 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抓住写作背景中的作者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来为学生 拓展设问)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三、明晰主旨知识拓展一、分析红烛情感脉络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指出:“诗者,根情,苗 言,华声,实义。”如果拿一棵树来类比诗歌,白居易认为情感是它的 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华”同花”),思想是它 的果实。情感之于诗歌犹如根本之于树木,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
4、太宗十思疏),可见,诗歌 的情感何其重要。【分析】: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领导全篇,是诗 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蜡炬成灰” 一句表达了彼此忠贞不渝、海誓 山盟,是坚贞爱情的写照,由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志不同,闻一 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的是对 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引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诗人的 情感有了统摄,全诗正是以此为中心,同时也有情感即将展开的提示, 起了铺垫、烘托、暗示的作用。红烛引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 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 的需要:诗人先验地
5、知道并接受了 “蜡炬成灰汨始干”的事实,在心底 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而不是诗人在红烛下看着摇曳的 烛光慢慢悟出红烛的精神,继而托物言志、引为知音,而是诗人无比清 楚理性地明白自己的献身事业,对红烛生出的一系列的感情变化,实那么 都是诗人的自我对话,是在反思自身的倾心交流,诗人的志向得以一步 步抒发,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 建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还取得了客观上的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 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局部的赞叹、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体 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诗歌经由“蜡炬成
6、灰泪始干”到“莫问耕耘, 但问收获”,中间也有困惑不解,认为红烛是误了自身,但最后仍归于 继续燃烧,是诗人自己对理想的短暂徘徊和疑问,但诗人没有丧失信念, 他很快认识到燃烧是为了照亮世人,继而抚慰鼓励红烛,这也是诗人的 自我激励,由此更见出诗人的高尚和伟大来。诗歌的情感呈现出一个封 闭式的紧凑结构。红烛首尾引用正是与其他局部相结合的匠心独运,并不是与其 他局部截然分开的,全诗构成一种冷静 热烈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可以简单地以图示来表达:蝠炬成灰泪始干抚慰 明白莫问收获,但问耕标”./二、烛光灯影中的诗韵一一分析灯烛意象雨夜的烛光是渴望团圆的梦想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
7、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泣血的烛泪是无限思念的延长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汨始干。暖艳的红烛是对良辰美景的追忆无 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无彩风双飞翼, 隔座送钩春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无 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无彩风双飞翼, 隔座送钩春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题画楼西畔桂堂东 心有灵犀一点通 分曹射覆蜡灯红 走马兰台类转蓬恍惚的烛影是心事难圆的象征恍惚的烛影是心事难圆的象征无 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无彩凤双飞翼, 隔座送钩春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无 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无彩凤双飞翼, 隔座送钩春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题画楼西畔桂堂东。心有灵犀一点
8、通。分曹射覆蜡灯红。走马兰台类转蓬。【对点练习】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注:刘郎:刘晨,东汉传说人物,与阮肇采药时遇仙女,结为夫妇, 半年后回家,不知已过百年,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1 .这是一首情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 .分析尾联用典的效果。课前预习答案6.文本研究【思考1】明确 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二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第三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第四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第五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第六节、第七节:开导抚慰
9、红烛的流泪;第八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 沉静。【思考2】明确 “灰”与“泪”两层。2、3、4节“灰”5、6、7、8“泪”【思考3】明确 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 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热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 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 那么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 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 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
10、字;逼真的 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思考4】明确 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 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说明了诗人的醒悟, 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 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 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 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思考5】明确 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 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 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
11、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 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 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 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 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 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 美的集中表达。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 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思考6】品读语句明确 “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说明诗人 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 “这样红”远比
12、“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 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明确 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 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 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 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 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 为天职的灵魂。明确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 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明确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明确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
13、,感情色彩淡薄。明确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 的感情色彩。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 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 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重点难点突破答案【整体感知】1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 占?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 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 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 自己的人
14、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 的生活情趣。2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明确:“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局部就是扣住“灰” 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3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 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 结果。二、品味语言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
15、色?明确 “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说明诗人凝 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 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 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明确 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 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 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 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
16、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 职的灵魂。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明确“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 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明确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 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明确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 感情色彩。三、明晰主旨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 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 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 祖国、敢于
17、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知识拓展答案 雨夜的烛光是渴望团圆的梦想解读:烛光旁,孤影长,相隔天涯两相望,唯有相思长。这雨夜的烛 光 正是漂泊异乡、归期无望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 泣血的烛泪是无限思念的延长解读:“烛泪”是李商隐相思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语汇,是诗人心 中无限思念的延长。 暖艳的红烛是对良辰美景的追忆解读:颈联再忆昨夜情形,“春酒暖”“蜡灯红”的温煦气氛,更增怀想 之情。 恍惚的烛影是心事难圆的象征解读:暗淡的烛影寄托着诗人孤寂凄冷之情,寄托着诗人寥落不遇的身 世之感。他所感受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所以,以烛影象征心事 难圆的无奈,是很恰当的。【对点练习】.明确全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
18、思念。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 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 真的艺术境界。借用刘郎的典故,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借景 抒情。全诗着意摹写缠绵俳侧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 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 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防止了艺术上的平直, 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 远别之恨”的主旨。1 .明确 借用刘晨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相思之情。(1分),这种艺术手 法让诗歌变得委婉含蓄、典雅精练。(2分)让古代事典和作者目前的情 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可读性,意蕴更丰厚。(1分)拓展:1919年五四运动的
19、时代巨浪,把正在专心求学的闻一多推出了清华园,一战后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帝国列强拒绝中国取消与日本签订的 二十一条不平等的要求,并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 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腐朽反动的北洋军阀公然卖国,帝国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祖国的土 地和主权,所以诗人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了一起, 为寻求光明和出路,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追求。所以作者为了寻求光明,寻找救国的机会,将自己比作红烛,愿意以燃烧自己为他人照亮寻求光明的道路,这都是因为作者本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 .知识链接一一 “新月诗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烛 红烛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导学案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