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传达出的文化元素。3 .品析句子,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传达出的文化元素。2 .品析句子,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游赤壁写下了赤壁赋,游承天寺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 他还说过:“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 也。”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 有可使人有开心快乐的地方,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 的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夜游承天寺,
2、一起去看那里的可观之 物,去感受那里的可乐之情。(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读一遍文章。(一)柏藻荐寝(字音)(二)字意:户(释义)师强调字音:柏bdi藻zdo 苻xing 寝qinPPT:户:半门日户。本义:单扇门。一一说文解字出示“户”字的甲骨文。(师解释。)三、寻友赏月齐读这段文字,思考:这段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愿意来展示 一下?(概括一件叙事性的文字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预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和张怀民怀着愉快的心情在 承天寺散步的故事。问:让苏轼夜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话来说。预设:让苏轼有了夜游兴致的直接原因是“月色入户”。问:文中“十
3、月十二日夜”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预设:此时的月相为上凸月,月亮上面很圆,下面稍有些残缺。问:月亮将近圆满之时,落入床头的月色这样美,那么屋外的月 景是什么样的呢?于是苏轼“欣然起行”。作为文学大家的苏轼,月 色勾起了他那颗敏感的心灵,有了赏月的心境。那么独乐与众乐,孰 乐?苏轼愿意与人提供这份快乐,这个人是谁啊?预设:张怀民。师: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志同道合。下面我们带着与友同 游的心情齐读这段文字。看看两位友人相携而游,见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四、写心中景请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承天寺夜游的月景,并全班展示。(生展示,师生共评。)举例:皎洁的月光多么婆娑,又如将一粒粒种子洒在地上,令人神
4、往, 令人遐想,那种子能否长成一棵棵桂花树,造就人间的广寒宫?黄昏之月是那样宁静地挂在天上,照在庭院内,像空明澄澈的一 泓积水,哦,还有那竹子影儿,柏树影儿,躺在如水的月光中,好像 静静地睡着,静静地睡着师:同学们写得富有诗意,向我们描绘苏轼夜游的意境。不一样 的角度,但是有同样的精彩,我们一起看看苏轼看到了怎样的夜景? 齐读这段写景的句子。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事物?举例: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透明,水中的藻、还有苻在湖面上交错 纵横,月光照在湖面上非常晶莹。我能看见一幅亦真亦幻的景色,感觉就像在人间的仙境一样。湖 泊周围有很多雾一样,雾色朦胧。藻、荐就是竹柏的影子。(注意理 解“盖”的
5、含义,恍然大悟之感!试读。)我觉得苏轼看到的是如君子挺立的竹子、竹柏的倒影和洒在地面 上的月光。师:这句其实是一句经典的写月景的句子,那么它美在哪里?五、赏诗意境(一)意象之美问:首先他选取的意象之美,诗词是通过意象营造意境,意象还 能寄托情感。他选取竹柏作为意象,对于竹柏你了解多少?预设:竹子代表人的气节,柏树代表人的坚贞。师:我们画竹要有节。此处既是写竹子,写柏树,写它们诗意的 影子,也是侧面表现月之清冽啊。(以物衬月)(师画竹)问:在这样如水的月光之下,站在寺庙的庭院里,苏轼还看到了 什么?预设:看到了黑漆漆的树,远看会有河水一段,旁边可能还有白 色的围墙,会有翘起的屋檐一角师:站在中国
6、审美艺术的最高峰,苏轼的眼里看到的景色是什么 样的?为什么他的话流传千古,具有强劲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和他的 差距在哪里?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 横,盖竹柏影也”,思考什么意思?(生翻译解释,和原文作比照。)师总结:1 .简之美。你写了多少字?写得少,想象空间大。正如中国山水 画“几点墨千顷碧波,几曲折万山巍峨”,“言之多反而少,言之少 反而多”。2 .物之美。你们写了哪些物?写竹柏一个是与时令相符,再就是 它最能传达两人的心境!苏东坡那么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爱其坚贞有 节。孔子日:“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柏树素为正气、高尚、 不朽的象征。东坡敬
7、柏,敬其超越四季,独树一帜。这两种植物,常 被比喻为君子。不写别的树,我想竹柏也能代表两人的志向,借景抒 情,竹柏的影子那么摇曳多姿,可不可以形容两人的心境也是快乐荡 漾的?提到张怀民,他当时也被贬黄州,他是在苏轼被贬4年后被贬 的,两人真可谓志同道合的人。(二)意境之美这句经典写月的句子还美在它营造了一种空明澄澈的意境,意境 由意象构成,它把这种意境塑造成可睹、可感、可触的具体意象,使 人身临其境,到达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就像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恍然 大悟之感:当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眼前浮现出水面漂浮的藻苻, 伸手想去触摸的时候,却没有感受到水的寒意,哦,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一切都是幻觉啊,
8、这就是意境造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心无一丝 尘念,在这佛门净地,空掉了自我。师范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如吾两人者耳。”,问:“闲人”两个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预设:“闲人”二字不能少,不能表达作者当时被贬到黄州时精神孤单,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师:此时苏轼被贬了。苏轼步入仕途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朝廷 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苏轼站在守旧派立场,写了一些讥讽新法 的诗文,引起一些人嫉恨。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 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 史台狱受审。据汉书
9、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 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 案”由此得名。苏轼遭指控后过了 130天的监狱生活,宋神宗本来很怜惜苏轼之 才,也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听到多方营救之声不断传来,苏轼又 重获自由!最终处理方式便是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是把他当做政 治犯发配到地方的。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武装部长,从级别来 讲相当于八品,还比不上七品芝麻官呢!更何况还不能“签书公事”, 也就是没有任何权利,并且还接收当地官吏监督。长途押解,犹如一 路示众,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一步步行进。他一心想着死。他觉得连累了家人,对不起
10、老妻,又特 别想念弟弟。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 庙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他 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 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苏东坡 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成就了他思想和精神的不朽。六、黄州名句PPT: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一定风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一念奴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一浣 溪沙师:所以此处的闲人不能少,你怎么理解?预设:我觉得第一层意思是诗人是被贬到黄州,那种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的人。第二层就是因为
11、每晚都会有月亮,只有苏轼这种具有闲情雅致 心情的人才懂得赏月。我觉得这个闲人,是诗人被发配到黄州,心中稍微有些不服气, 悲凉的感觉。我觉得他首先是因为确实清闲,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遭遇,当他 见到月色时,内心又有这对大自然独到的见解。我觉得这里的苏轼非常落寞,但他心情特别豁达。平常人遭遇这 种不公心里会非常难过,怎么会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他会,反正我 被贬了,但我还要过我的生活,不去感到悲伤。我觉得这个闲是清闲的闲,也是赋闲的闲,说明了他当时的背景, 他从高官被贬到没什么事务、没有实权的地位,造就了他思想很开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他开始发现自然之美,才能写出这么流芳百 世的诗篇。师总结:符合道家的超脱自然,又有儒家的积极进取。这里的“闲 人”既是写实的清闲,又有作者自嘲的意味,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苏轼 乐观与豁达的心胸。苏轼在他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中说:“用舍由 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所以这是文眼,是万万不可缺少 的!师:下面我们带着对苏轼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背诵这篇短文。七、总结今天我们和苏轼一起夜游承天寺,他的空明澄澈的心境,他的乐 观豁达,能壮大我们的心灵!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 遭遇逆境,身处低谷,受压抑,蒙冤屈,遇困境在那时,请你记 住苏轼,记住记承天寺夜游,记住我们今天的这一节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