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炼(三)判断以下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J”,错的打“义”。四、天文地理90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 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91 .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二“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 圆。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力每月最后一天称“晦北()92 .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 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93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
2、心宿 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别离不得相见。()94 .流火,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 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 明暑气已退。()95 .东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96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 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97 .“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 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
3、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二()98 .山东,山可指靖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靖山为标准的“山东二()99 .关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 关以西地区;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关内,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 东一带地区;关外,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100 .“朔漠”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 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粤”,也叫“百越”。()101 “九州”“海内”都是我国古代的旧称。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4、,因此称国境 以内为“海内二()102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103 .“中原”即中州、中土,是区别于边疆地区的说法。狭义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区; 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104 . (2016 全国卷I)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 中原常发生争端。()105,“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 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106 .“阳关”,一般指西汉所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的阳关,因在玉门 关之南,故名。()107 .“姑苏”是江苏苏州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唐代诗人张继有
5、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其中的姑苏城即苏州。()108 .“长安”是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汉城在今西安西北,周围 二十五公里。唐末迁都洛阳后,在长安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109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 以后简称“辅”。三秦,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 得名。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 阳和京都长安。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110 . (2016 全国卷III)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那么
6、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 后的南北两处京城。()UL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广陵”指的是南京。 ()五、教育科举112 .“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13 .“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 历的人。()114 .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二由政府提供“縻 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115 .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116 .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
7、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117 .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 罗人才。()118 .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119 .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120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121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122 . (2015 全国卷I)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 成为进士。()123 .明清时期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称为“大比二乡试是科举考试的开端,所以称 为大比。乡试之年
8、称为大比之年。()124 .明清时期在省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 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春闱, 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125 .科举时代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因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而被称为“殿试”,亦称廷 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126 . (2017 全国卷HI)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 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六、生活文化(一)服饰、器物127 .冠冕是贵族男子的头衣,平民男性的头发那么以头巾为主,贵族那么在冠之下附巾。
9、如葛巾、幅巾、纶巾等。()128 .算,是簪的古称。将头发梳起来,用算固定住。古代女子十五岁那么被称作“及弄()129 .古代将上下身分为两件的衣服总称“衣裳”,这里的“衣”和“裳”是两个词,“衣” 指上身的衣服,“裳”指下身的衣服,也叫“裙二()130 .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织的粗衣,不但重,无光华,而且不暖。对地位低下的 人来说,那么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131 .袖,又称“袂”,古语“联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132 .黔首,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即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 不事生产的人。()133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代 文化 常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