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课程标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 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开展中的小儿。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有完整的认 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 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 性、广泛性的护理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1 .构建儿科护理课程的开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那么, 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开展 平台。2 .设置儿科护理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局部和
2、拓展局部。确定以坚持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 为原那么。儿科护理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局部在理论与 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 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表达职业院校儿科护理课程具 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 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局部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 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与社会开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的文化价 值,构建可供不同学
3、生得到个性开展的有效平台。3 .关注儿科护理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 原那么,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 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4 .表达儿科护理课程现代文化气氛,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方面的新进展、新知 识、新理念。5 .注重儿科护理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 多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6 .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 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根据儿科护理课程的教学规
4、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 成7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课程 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学分6分。四 课程目标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 的健康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 位地表达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2 .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
5、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 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二)技能教学目标1 .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2 .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三)素质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2 .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 士。4 .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运用护理程序,实 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五 课程实施建议1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6、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 纲为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原那么,采取灵活、丰富、生动活泼 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在教学进程中坚持“必需”、“够用”原那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紧贴临床,采取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直观教学,以达资源共享。3 .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采取集中讲 学、分组讨论、课堂实验和集中临床见习为手段,不断强化、巩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六、评价建议坚持教学互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全面综合客观评价教学环节
7、的全过程,不断 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水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采取分层次、分模块进行考核,通过 传统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平时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时间、完 成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综合评分。考试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要严格考试、考 核过程,为临床护理输送合格护理人员。具体方法为:1 .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仪表、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内容,采用口头评价、 书面评语的形式。2 .定量评价:(1)知识评价:笔试仍是考评的重要形式。主要评价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识记、 熟悉和掌握的情况。可依照国家护士执业考试要求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或其他试卷形式。(2)技能评价:
8、制定三级技能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化评价,重点反应 学生对每项护理技能操作程序掌握的情况。此类评价可由学生自评和任课教师进行考核; 临床实习前模拟情景考核,重点反应整体护理的综合应用能力。毕业实习中、后期由医院 和学校配合进行16个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护理技能的临床个体化应用及延伸。(3)素质评价:制定系统具体的素质教学目标。在制定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的同时 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素质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态度;服务理念与 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使学生做到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培养学生热保护理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同情、保护
9、和尊重。以考 核手段强化态度目标。在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都加入5%-10%的态度分。理论考试主要依据 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上能否积极思考、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方面给予评定态 度分;操作考试那么主要依据平时操作练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操作中对病人的人文关爱及是否 认真负责等方面综合评定态度分,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素质教学目标的培 养和实施。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 .为方便学生强化儿科护理学习及专业护理技能训练,可编写配套的儿科护理学学习 指导、儿科护理学操作手册,方便学生在课后练习、临床见习或实习时参考。2 .精选相关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题集为辅导教材。3 .根据教学内
10、容及特点,购买或制作必需的示教模型、设备、挂图、录像片、投影片、 多媒体课件。建设和儿童护理实践“零距离”的护理实训中心,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模拟 操作和教师有效教学。八、其他说明1 .本课程标准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2 .本课程标准对任课教师有全面的要求。要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要提高理论水平和现 场教学能力;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要塑造和练就全科教师的能力。3 .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技能。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课件,进一步设计和制作教 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挂图、录像片、投影片等。附:案例案例
11、一:军军,男,1。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发热1天入院。3天前因不洁饮食起病, 每日呕吐56次,量少,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每日大便10余次,为稀黄水 便,有少许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呈蛋花汤样。1天前病情加重,发热,呕吐 频繁,腹泻20余次,伴尿少。体检:T38C, P135次/分,R40次/分,体重7kg, 精神萎靡,皮肤黏膜极干燥,前因 眼窝深陷,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而快, 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粪便稀黄色,白细胞少许, 脂肪球+。初步诊断:病毒性肠炎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中度)。作为护理 人员,请给出:1 .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2 .护理措施。3 .第一日的液体疗法。案例二:江江,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夜惊一个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发育尚 可,前因2cmX 1.5cm,有枕秃,乳牙未出,胸部有肋骨串珠,心肺未见异常, 腹软,肋缘外翻,肝肋下2 cm,质软,脾未触及,轻度膝外翻。查血钙正常下 限、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初步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作为护理 人员,请给出:1 .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2 .护理措施。3 .对病儿家属如何进行卫生健康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