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docx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古代音乐形态大致可分为:1、远古先秦时期乐舞。2、汉唐时期歌舞大曲。3、宋元清 明时期戏曲音乐。(一)原始乐舞的作品主要分为四类:1、同劳动生产相关有:弹歌载于东汉赵炜吴越 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大肉产)、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伊耆氏之 乐;2、同自然灾难斗争的朱襄氏之乐(旱灾)、阴康氏之乐(水灾);3、同原始宗教 相联系的云门(黄帝时乐舞)是祭天,咸池)(唐尧时乐舞)是祭地,大韶虞舜时乐 舞);4、同战斗有关的大章表现禹制服苗人的干羽舞)等。(二)原始乐舞的特点:1、是氏族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乐舞的成果也属于氏族全体成员 而不被某局部人单独占有。2、先民们表演乐舞的主要目的是自
2、娱自乐,宣泄情感,他们同 时扮演着表演者和观摩者的双重角色。3、尽管原始乐舞具有肯定的审美意识,但更多是带 有朴实的功利主义颜色。(三)先秦时期即夏商周三代,为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在宫廷中供奴隶制度的统治阶级所享用, 故称为宫廷乐舞。1、乐县是我国周代礼乐制度下关于钟、磬等乐器数量和设置放方位的一种等级制度。周 礼春官大司乐:“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土特县J2、八倍之乐, “伶”是周代对乐舞行列的规定。用来表示列数。3、六代乐舞相传是黄帝、唐、虞、夏、商、 周六代的祭祀乐舞,总称“六代乐舞”。六代乐舞的表演形式有文舞和武舞之分:1、文舞有云门缄池)、摒欲、CW4部 作品,象征
3、以文德定天下。2、武舞有大澧、大武持干戚而舞,象征以武功取天下。(四)宫廷乐舞的特点:1、周代宫廷乐舞转变了原始乐舞由全体氏族成员参与的方式,其 表演者和观摩者、欣赏着开头分别。2、尽管周代宫廷乐舞继承了原始乐舞的表演形式,但 其中的巫术活动已渐趋消逝。3、统治阶级强调乐舞受政治、伦理的制约,并从理论上大量 论证了乐舞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了几套周王室审定的祭祀乐舞,从而使宫廷乐舞 得以标准并渐渐程式化。1、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根底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而形成的艺术歌 曲。相和歌最初有平、清、瑟三调世称“相和三调”,是周代房中曲之遗声。后又增加的楚 调和侧调,是楚声的两种
4、调式。2,相和歌的特点:歌者自己击“节”而歌,管弦乐器为之伴奏应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3,相和歌的伴奏乐队根本上由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7种乐器组成。相和大曲是相和歌在进展的过程中渐渐与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曲。 它具有诗、歌、舞三者并用,曲式构造为多段体但又运用机敏的特点。在相和大曲中曲是作 品的主体,每个唱段间以“解”;解是器乐演奏与舞蹈表演的段落;艳是作品的引子、前奏, 也可能是作品中明媚的抒情唱段;趋是含有尾声的高潮段落,纯器乐演奏的趋较少。曲式构 造特点是艳一曲一解一趋。1,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西曲、吴歌根底上,继承汉魏时期相和歌传统而形成的艺
5、术歌曲。清 商乐又称清商曲。2,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清商乐曲由中原旧曲、江南吴歌声)、荆楚西声曲)3局部组成。3,吴歌,又称“吴声”,江浙一带的民歌。所用乐器有:籁、箜篌、琵琶,今有笙、筝。4,西曲,又称“西声”,长江中游一带的民歌。宋代郭茂青乐府诗集:“西曲歌出于荆、 郢、樊、邓之间”。西曲多表现水边离情。西曲中还有一种名为“倚歌”的形式,用铃鼓和 管乐器伴奏。吴歌、西曲的歌词多为五言四句体。1,清商大曲又称“清乐大曲”。它是在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得根底上,继承了汉魏相和大曲的塞上洞庭秋思胡笳十八拍等琵琶曲。楚汉尤为一绝。杨廷果,清代琵琶演奏家,善吹箫、鼓琴,尤工琵琶。擅弹郁轮袍秋
6、江雁雨梁州慢 月儿高等琵琶曲。创作的有潺漫引已失传,另一小曲谱俺咒现存于华秋苹琵 琶谱中,人称小谱俺咒。我国古代乐律学始终围绕旋宫实践的主线,为解决乐律之间的冲突而不断向前进展。乐律理论 即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确实定音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一、伶伦定律,我国最早消灭有关乐律的文字记载是“伶伦作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二、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为古代生律法。最早载于管子地员篇。管仲是春秋时 期齐桓公的宰相,三分损益法是承受数学计算的方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三、十二律,又称“十二律吕”,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周景王二十三年 伶州鸠论乐。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
7、吕、蕤宾、林钟、夷那么、南吕、无射、应钟吕氏春秋音律篇在“三分损益法”的根底上连续推算,即生出十二律,称作“三分损 益十二律”。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是一种不平均律。四、京房六十律与京房准 京房,西汉律学家。京房准,京房设计的一种律准。五、荀勖笛律 荀勖,西晋乐律学家。笛律是一种管律。六、何承天律何承天,南朝宋乐律学家、天文学家。主见在十二律内部调整各律的高度,何承 天设定黄钟的振动体长度为9寸。宋史乐志将这一学说称为“律”。何承天律是世界上 最早承受数学方法进展计算的十二平均律范畴的律制。是隋唐时期十二律旋宫实践的先声。 钱乐之南朝宋)、沈重南朝梁)三百六十律,蔡元定南宋律学家)十
8、八律,王朴律 十、朱载埴法密率与异径管律1、法密率,即十二等程律,称为十二平均律。1581年该学说 首次在朱载靖律厉融通中提出,最最终1596年在律吕精义中完成。运用数学的计算 方法,承受比拟数原理平均划分音律,是各自相邻律之间的长度比完全均等的一种律制。这种律 制同西方“十二平均律”格外接近。2、朱载埴的主要乐律理论著作有:律历融 遹、律学 谢、律吕精5a、算学谕碣石调幽兰是我国音乐史上唯一一件完整的唐人手抄古琴文字谱,全谱共分为4拍, 224行。古琴减字谱由曹柔首创于中唐时期,还没有脱离文字谱的影响。奇特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明代朱权于1425年编订,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
9、神品收16曲,霞外神品收34曲三、吕律字谱和宫商子谱在宫廷大乐中被称为“大乐字”。1、琵琶曲谱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琵琶曲集。无锡华秋苹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Q818)年刊行, 乐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又称华氏琵琶谱全曲3卷,收曲6套。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将军令普俺咒海青孥鹤就收入此谱中。2、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谱琵琶曲集,成书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李芳圆编 订。1,姜夔,南宋诗人,音乐家。字尧章,别名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30年间,他的脚印普及 江浙和湘鄂赣地区,巡游了众多名川大山,写下了大量诗词和歌曲,被誉为“格律派”的代 表,其“音节文采,并冠一时”。姜夔的主要音乐作品载于白
10、石道人歌曲中,代表作有隔溪W令、杏花理、扬州慢屋长亭怨黝、炎黄柳、榭犯等14首“自度曲”。 他的音乐作品多为写景咏物之作,常以抒情的音乐表现手法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2、扬州慢 是姜夔“自度曲”的代表作。淳熙三年(1176 年)姜夔离开汉阳沿江而下,漫游大江南北, 在扬州写下了这一名篇。是作者看到金兵侵扰后的扬州一片死寂,联想到扬州以前的富强景象,不禁触景伤情,悲从中来。这首诗上阕写景,下阕重抒情。上下阕旋律 不尽一样,依据文辞内容做了变化,音乐上有较大幅度的开放,但却贯穿着同一主题音调, 构造上既有比照,又很统一。3、隔溪梅令南宋姜夔所在“自度曲”之一。是一首双叠小令,承受二部曲式构造写成的音
11、乐 作品,旋律格外精巧,主要围绕主音“6”和属音“3”的级进音乐为主,调性为七声古调音 阶g羽调式。4、杏花天影作于1186年冬,承受宋代诗乐“近”的体裁,是一首带有变化重复的二部 曲式。其次段承受“换头”形式。调式为七声古音阶d羽调式。旋律多用,音程跳进与级进 交替进展的方式。1、律吕字谱是以十二律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那么、 南吕、无射、应钟的首字记写音乐中各音音高的记谱法。2、宫商字谱是以宫、商、角、徵、羽等阶名来记写音乐中各音音高的记谱法。高八度音程 在其前加“半”或“清。”低八度加“倍” o宫商字谱在宫廷雅乐中不及律吕字谱使用普遍, 主要用于祭孔时的
12、仪式音乐。六明清工尺谱与民间音乐明清工尺谱由上、尺、工、凡、六、五、乙组成。工尺谱的节奏 符号称为“板眼”。1、琵琶谱我国最早刊印的琵琶曲集。华秋苹华文彬)1818年编订并刊行,乐谱全称 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又称华秋萍琵琶谱、华氏琵琶谱。收集曲目如十面埋 m、霸王卸甲、月儿高、普庵咒等。2、南北柏十三套大曲琵琶谱李芳园1895年编订,又称李芳园琵琶谱。收集曲目如 满|各军令、海青拿鹤、平沙落雁、霓裳曲、普庵世等。3、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戏曲音乐曲集,简称九宫大成。西方五五线谱于清代初传入我 国。现存最早的五线谱载于律吕正义续编(1714年)。唐代以前的音乐论著先秦音乐文献散见于尚书舜ft、
13、尚书大禹谶、尚书益檄,调木性官宗!白、凋 礼冬官考工记汉代,音乐文献见于毛亨毛诗序,桓谭论琴道、韩婴韩诗外传,刘安淮南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献见于阮籍阮步卒集乐论,嵇康嵇康集声无哀乐论、琴 赋、琴赞,列御寇列子汤问,文U勰文心雕龙中的乐府、声律篇等。 唐代音乐论著唐代音乐论著主要有: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乐府吉题要解,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元 万倾等乐书要录、崔令钦教坊记,南卓羯鼓录,段安节乐府杂录,刘腕太乐灵 壁记、吴兢乐府古体要解等。自唐代开头,音乐著作已独立成书。宋代音乐论著1、乐书北宋陈场编撰,世称陈场乐书。全书共200卷,含1124个条目,尤其是 关于乐器的绘图及释文,是争辩古代乐器的
14、贵重资料。该书堪称我国古代第一部规模浩大的音 乐百科全书。该书由两大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为训义,其次局部为乐图论。作者结合插 图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乐器、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内容,对前代和当代的 雅部乐、俗部乐及胡部乐都有详尽的说明,显示其不仅对雅乐,而且对民间音乐和外域音乐都 极为重视。梦溪笔谈北宋沈括。琴史北宋朱文长。琴论北宋成玉石间。碧鸡漫志南宋王 灼。词源南宋张炎。事林广记宋末元初陈元靓。东京梦华录宋代孟元老。都城纪胜南 宋耐得翁。梦梁录南宋吴自牧。武林旧事南宋周密。繁胜录南宋西湖老人第三节十通中的音乐文献十通是通典(杜佑)碱志(郑樵)文献通考马端临)前三为唐朝)续通典续通志
15、续文献通考(续三通,清代)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朝,清三通) 清朝续文献通考(民国刘锦藻)第四节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经史 子集四分法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第一节史伯与晏婴的音乐美学思想史伯:西周晚期思想家。他提出了 “和”与“同”这两个不同的美学概念。晏婴:字平仲,齐卿。进展了史伯关于“和”与“同”的哲学思想,要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以不同因素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使乐曲趋于“和”与“平其次节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荀子以及公孙尼子等。1、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倡礼乐治国,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2)强调音乐
16、的教育作用。3提出了 “尽善”“尽美”的艺术审美标准。2、荀子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是人们感情的需要。2)音乐是一种教育的手段。3)音乐能够影响社会和政治。4)音乐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5) 音乐具有“和”的作用。一、乐记中的美学思想1,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音乐理论著作,相传为战国公孙尼子所著。乐记旧传有23篇,现存其前11篇。2、乐记是我国古代情感音乐美学流派即“形情论)代表作。乐记总结了我国先秦 时期礼乐实践的历史阅历,并从“乐与物”即“物动心感”说)、“乐与政”、“乐与情”等 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乐记奠定了我国古代情感音 乐
17、美学理论的根底,对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音乐的进展具有深远影响。二、声无哀乐论中的美学思想1,声无哀乐论是由三国时期魏末嵇康著。声无哀乐论集中地阐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 想。文章通过“秦客”(俗儒的化身)和“东野仆人”著者自己)一问一答的8次辩论,反 复论证,有针对性地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进而缠述自己的音乐思想。2、著者在声无哀乐论中明确指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那么 无关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往后发,那么无系于声音。”嵇康格外推崇“和”。他认为“声音 以平和为体”,“和”即是音乐的本体。声无哀乐论科学地生疏到音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 系,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中国古
18、代音乐进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三、谿山琴况中的美学思想1,谿山琴况明末清初虞山派学家徐上瀛所著。提出了 24琴况:“和、静、清、远”,“古、澹、 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2、谿山琴况将古琴演奏分为“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察个层次,并对弦、 指、音、意4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展了深入的探讨,从而对古琴表演艺术的审美总那么作 出了比拟全面的论述。“音与意合”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层次,是音乐审美的总那么,其标准那么是 强调“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3、谿山琴况一方面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认为“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
19、,即“古雅” 是内容美的最高典范。另一方面,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以“通乎杳渺,出有入 无”,能到达令人“心骨巨冷,体气欲仙”的“希声”,就是演奏的最高境地。谿山琴况所 阐述的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如水乳交融、合而为一,是古代情感音乐美学思想和形式音乐美 学思想的完善统一。4、谿山琴况与乐记、声无哀乐论并称为是我国古代三大音乐美学著作。四、佛家音乐美学思想 在音乐审美观上,佛家追求“空”。主要目的是提倡音乐为佛教效劳。 佛学在理论上彻底否认音乐。佛家音乐的功能:带有猛烈的有用性和功利性,其主要目的是 为自身教派效劳。1首先,佛教认为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赞佛功德”。2)佛教音乐具有“宣唱法理,开
20、导众 心”的功能。3)佛教音乐有助于僧人修行。4)佛教音乐可标准佛事仪式、约束僧人。五、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代表著作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大音希声“是中国古 代音乐理论的一个有名论点。他认为,最奇特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安静,而这种安静又能 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代表人物:1)老子认为事物的冲突变化是由被称为“道”的自然法那么所支配。老子处 世态度消极。在音乐思想上,认为美丑相比拟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2)庄子 以崇高自 然思想动身,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那么是自然而不造 作,具 有朴实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符合自然、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
21、人籁”、 “地 籁、”天籁“,这种音乐“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布满天地,苞裹六极。六、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是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音乐上尽力反对儒家“以 礼乐治天下“主见,处世态度消极,只力求满足最低生活要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生疏不全 面。墨子认为,音乐艺术既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万民“,只能 加重劳动者负担;音乐不但不行能治理天下,而且“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传统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诗歌并用、构造简单,曲式构造更加标准,和隋唐大曲的曲式构 造有较多的共同点。清商大曲由序曲(引子)、主体局部、完毕局部等三个局部组成。2, 清商乐及清商大曲后被人收入唐代七部乐
22、。隋唐音乐下卷十五)1,燕乐大曲即燕乐歌舞大曲,又称为“唐代歌舞大曲”,或简称“唐大曲”。是一种综合歌 曲、器乐和舞蹈,含有多段构造的大型歌舞曲。其中主要特点是构造浩大、节奏简单与速度 多变。曲式可分为,散序、中序歌、歌头、拍序)、破曲破、舞遍)3 个局部。每局部 又由假设干叠(乐段组成。燕乐大曲是汉魏以来的相和大曲、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 的再进展,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燕乐大曲可分为隋唐多部阶段和唐代立、坐部伎 阶段。2,代表作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绿腰等。燕乐大曲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 最高水平。六、多部伎;多部伎或称“多部乐”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唐代九部乐、十部乐是燕乐歌
23、舞 大曲的早期形式。1、隋代七部乐有(国伎,即西凉乐。清商伎,汉族传统歌舞曲。高丽伎,古代朝鲜歌舞曲。 天竺伎,古代印度歌舞曲。安国伎,中亚古国歌舞曲。龟兹伎,古龟兹国歌舞曲。文康伎, 汉族一种面具舞。)2、隋代九部乐有【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燕乐)】“清乐”即七部乐中“清商伎”,“西凉”即七部乐中“国伎”,“礼毕”即七部 乐中“文康伎”。七、立、坐部伎1、立、坐部伎共有14部乐(歌)舞。立、坐部伎主要以演出形式为分部标准,其内容大多 是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立、坐部伎是燕乐歌舞大曲的晚期形式。2、霓裳羽衣曲是唐大曲中的法曲名作,又称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舞,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音乐史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