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强化练习题汇编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 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
2、读 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 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 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 人(君子)分别儿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 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强化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W (qlng) 场猎(she) 邪(y0) 岂欲(ql)即更刮目相待(9加9)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权覆吕蒙曰(对说) (2)但当涉猎(只)(3)丹徒妻耳(了解,知道)(历史) (4)熟荐孤(与相比怎样)(5)
3、农鲁肃过寻阳(至IJ,等到) (6)与蒙闻可(讨论)(议事)3 .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书人(君子)分别儿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4 .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学习?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卿今当涂掌事”)5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书学习的?6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举例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的清幽表现“陋室不陋”。“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以往来人物的博学表现“陋室不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4、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 不陋”。7 .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的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噌杂的音乐扰耳,没有公务缠身这类 世俗之事。8 .结尾句“何陋之有”照应了前文中哪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照应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论证“陋室不陋”,这是全文的点 睛之笔。突出表现r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9 .本文采用了把物直志的写作手法,寄托作者的情感。10 .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开头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5、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 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 了伏笔;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 美。11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注重音韵;句式整齐,骄散结合,节奏明快。12 .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借陋室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13 .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
6、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 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讲的“惟吾德馨示例:我觉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惟吾德馨”是对道德情操的赞赏。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 富,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贪赃枉法。我们必须守住心中的原则和底线,不断提高自身修 养,做一个精神生活丰富,有高雅志趣和远大抱负的人。14 .朗读全文,说说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 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15 .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7、?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二、拓展阅读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On)漉(电,雨泽下 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乂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中),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 (shu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移寒(桌子)(2)余稍为修葺(我)17 .翻译下面的句子。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我稍作修理,让
8、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18 .内容上,陋室铭和本文都描写了居室环境,陋室铭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绘陋室幽雅,本文用“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对 比手法。19 .对陋室铭和本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 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 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爱莲说宋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9、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 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 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
10、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 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甚蕃(f 6 n )淤泥(y 0 )亵玩(xid) 噫(yi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黄(多)(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5)不要不枝(横生藤蔓)(7)亭亭净惮(竖立)【强化训练】 濯清涟(zhud)鲜有闻(xi dn )(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4)濯清涟而不坏(洗)(艳丽)(6)香远益清(更加)(清芬)(8)可远观而不可黎玩焉(亲近而不庄重)(9)陶后鲜有闻(少)(听
11、见,听到) (10)同予者何人(一样)(11)冉乎叁矣(应当)(很多)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4 .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1)文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文中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 比喻
12、某弊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5)文中写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文中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5 .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6 .文中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风度、显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7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
13、人”?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8 .作者分别写出了莲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J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 高洁、庄重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 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节角度写出 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9 .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富贵及功名利禄。10 .爱
14、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 好品质。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的人格、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要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1 .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表明作者不像牡丹一样,以富 贵媚人,从俗从众,而是像莲花一样,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德。12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13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
15、些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人格上保持 独立,不随波逐流。14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 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二、拓展阅读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 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 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
16、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荷花为雨所洗(被)(2)余以为妙绝(极点)16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8 .读文赏荷(1)赏荷,可观其形美。本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 花的语句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用原文填空)(2)赏荷,可品其神美。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本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 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我喜
17、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 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葭不枝的特点,这与君 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 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 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强化训练】1 .诗中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诗中抒发
18、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卜!3 .诗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 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 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 极为渺小。【强化训练】1 .诗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2 .
19、诗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3 .诗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句子是:荡一生曾云,决毗入归鸟。4 .诗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顶上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鸡鸣时分可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 遮住视线,只因为身在塔的最高层上。【强化训练】1 .诗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 .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
20、众山 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年份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山重峦 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箫鼓 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临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村子中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 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强化训练】1 .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句子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21、花明又一村。2 .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占风 在。3 .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团客足鸡 Bo4 .诗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 不是无情飘落,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新花。【强化训练】1 .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2 .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
22、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 洒脱的气概)的句子是:浩荡离愁白H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其 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乂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 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河中石兽清纪的【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 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把,寻十 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23、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己,遂反潮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 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 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钳, 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翻译 强化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复习 古诗文 翻译 强化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