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作物栽培学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物栽培学I课程教学大纲(Crop Cultivation I)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831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 分:4总 学 时:64其中理论学时:64,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生产实践、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作物学实验、经济作物栽培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种子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主要包括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生产 概况、品种类型、栽培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等儿个部分,着重阐述南方水稻、小麦、玉米高产、 优质、高效栽培的理论及其技术等基础知识。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选用教材:杨文电玉、屠乃美.作物栽
2、培学各论(南方本,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必读书目:1农业大学、农学院等主编,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凌高鸿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凌启鸿,张洪程等.稻作新理论(水稻叶龄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凌启鸿主著.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金善宝.中国小麦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5农学会.麦作科学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小麦玉米抗逆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玉米丰产增效栽培M
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 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等。并用于指导实践,服务于生产。全面提 高学生对粮食作物栽培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学时:6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序 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讲课实验讲课实验1水稻263玉米122小麦26合
4、 计642、教学要求:该课程采用系统学习、横向比较、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辅以实习、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不断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感 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一章水稻(26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水稻生产概况及其分区,掌握水稻起源与类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水稻栽培 生物学基础与基本栽培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二、水稻生产概况三、我国的水稻分区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稻的起源与分类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第三节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一、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栽培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