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秦汉至明清的地方监察官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在地方行政官府内置监察官,二是在地 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以下属于后者的是()A.御史大夫B.通判C.六科给事中 D.剌史.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 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完全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世家子弟不能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 .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那么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 一定程度上促进
2、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土族把持政权的工具.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土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 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 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2 .唐代不仅会将官员考核结果通知本人,还会公之于众,“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并 规定如果考核不实,考核官员要以渎职罪论处。唐代的这些措施()A.规范了科举制的流程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C.利于推动吏治的清
3、明D.提升了官员治理水平.西晋时“华谭为庐江太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北齐时自请举秀才试 方略的马敬德及其学生刘昼,皆为寒门出身。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新式选官制度逐渐形成B.并未严格遵循选官门资限制C.选任官员极重个人才能D.政府借助寒族打击世家大族3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 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局部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 或“卓异的评价c这一做法()A.说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表达了人治的色彩.秦简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对官吏的各种要求,包括任用与
4、考课的标准,也有为官的 品格与作风的规定,如“吏有五善” “吏有五失”等。为吏之道的颁行()A.标志着官员监察制度确实立B.推动了司法审判的公正C.促进了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D.有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4 . “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 廷,借资考绩,成为上计。”这一制度()A.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B.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C.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D.防止地方官弄虚作假.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 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假设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保障了
5、监察机制的独立C.有利于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D.消除了官吏的贪腐5 .唐代吏部考功司专门负责官员政绩、德行等考核,由考功郎中主持,参与官员考核的专 职官员多达50余人,尚书省另派大臣前往主持。这一做法旨在()A.提升国家治理效能B.完善科举选官制度C.减少政治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专制集权.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温仁和主持会试时有舞弊行为,都察院御史张钦奏劾之。万历三 十八年会试,翰林院右庶子汤宾尹为同考官,其乡人韩敬试卷不佳,汤宾尹将其试卷从别房抽 出,列人高第,结果“御史孙居相劾宾尹私韩敬”。御史的上述举措A.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B.导致官员与士人之间的关系紧张C.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日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测试 高中历史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