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皮肤性病学教案06真菌性皮肤病.docx
《石大皮肤性病学教案06真菌性皮肤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皮肤性病学教案06真菌性皮肤病.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u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是广泛存 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 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 (抱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 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真菌 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 pH 56. 5。真菌不 耐热,100C时大局部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 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
2、学消毒剂均能迅 速杀灭真菌。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uld)两大类,前者 菌落呈乳酪样,由他子和芽生狗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 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c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 在37培养时那么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人类感染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并通过接触、吸入或食入而感染。少数致 病真菌可直接致病,多数那么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后者称为条件致病菌。根据真菌 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 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3、小抱子菌属 小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 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 (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 o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 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 真菌系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 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
4、多新的致病菌种。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其结果具有诊断价值;分子 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指纹图、基因探针杂交等)也已用于真菌菌种鉴定分类;极 少数深部真菌目前人工培养尚不成功,这些真菌感染的组织如通过组织病理检查 澡时外用也有效。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 噗200mg/d,疗程13周)。第七节马拉色菌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过去称糠枇抱子菌毛囊炎, 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症。【病因】 适宜条件下,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将毛囊 部位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可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
5、阻塞开 口,使皮脂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致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 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响。【临床表现】 本病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颈、前胸、肩背、 腹等部位。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丘疱疹或小脓疱,半球形,直径24mm, 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常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或散在分布(图11-6)。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出汗后加重。患者常存在多汗、油脂溢出,可合并花斑癣和 脂溢性皮炎。图 11-6【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本病易于诊断。 本病需与瘗疮、细菌性毛囊炎等进行鉴别。【预防和治疗】 应尽量去除诱因,治疗原那么基本同花斑癣。由于本病部位
6、较深,应选择渗透性好的外用抗真菌药(如50%丙二醇、联苯芳噗溶液或霜), 亦可辅以2%酮康哇洗剂或2. 5%硫化硒香波洗澡。对皮损广泛、炎症较重且外 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嘤间歇冲击疗法12 个疗程)。第八节念珠菌病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的一些致病菌种引起的感染,可引 起皮肤黏膜的浅表感染,也可引起内脏器官的深部感染。【病因】 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白念珠菌(C albicans),其次为光滑念 珠菌 QC. glabrata)、克柔念珠菌(C. krusei)、热带念珠菌(C. tropical is)、 乳酒念珠菌(C. Kef yr) 季也
7、蒙念珠菌(C. guilliermondii 近平滑念珠 菌(C. paraps il os is)、葡萄牙念珠菌 QC. lusi taniae)等。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真菌毒性和机体抵抗 力两方面。寄居状态下念珠菌呈抱子相,条件适宜时可转变为菌丝相,后者可分 泌一些胞外蛋白酶,促进其对上皮的粘附能力;白念珠菌分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 还可降解皮肤角蛋白、抑制宿主的SIgA,促进菌体对组织的入侵和扩散。宿主 方面的易感因素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皮肤黏膜屏障保护作用降低;长期、 滥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内分泌紊乱造成机体内环境变化;原发 和继发的免疫功能下降。【临
8、床表现】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归 纳为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图17)和深部念珠菌病两大类,每一类又可分为许 多临床类型。(一)皮肤念珠菌病1 .念珠菌性间擦疹(candidal intertrigo) 好发于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 患者的腹股沟、会阴、腋窝、乳房下等皱褶部位,从事水中作业者常发生于指间 (尤其3、4指间)。皮损为局部潮红、浸渍、糜烂,界限清楚,边缘附着鳞屑, 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丘疱疹及脓疱。自觉瘙痒或疼痛。2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 是一 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感染,多从幼年起病,
9、常伴有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 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缺乏。好发于头皮、颜面及四肢。皮损初起为丘疹、红斑, 上附鳞屑,逐渐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外表覆盖蛎壳状污褐色痂,粘 着不易去除,周围有暗红色炎性浸润,掌跖损害呈弥漫性角质增厚。黏膜损害表 现为口角糜烂、口腔黏膜白斑,偶可累及咽喉、食管黏膜,影响吞咽。甲、阴部 亦可受累。3 .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candidal paronychia and onychomycosis) 多累及浸水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好发于手指和指甲。甲沟炎表现为甲沟红肿, 有少量溢出液但不化脓,甲小皮消失,重者可引起甲床炎,自觉痛痒;甲真菌病 表现为甲板增厚浑浊
10、,出现白斑、横沟或凹凸不平,但甲外表仍光滑,甲下角质 增厚堆积或致甲剥离。4 .念珠菌性肉芽肿(candidal granuloma)又称深在性皮肤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类型。多累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或儿童,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 者,亦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成年患者。好发于头皮、面、甲 沟等部位。皮损为血管丰富的丘疹、水疱、脓疱和斑块,外表覆盖很厚的黄褐色 粘着性痂屑,少数皮损呈皮角样角质增生,去除角质增生后基底为肉芽组织。(二)黏膜念珠菌病1 .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 以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又称鹅 口疮)最常见。多累及老人、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
11、其艾滋病患者),新 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被感染。一般起病急、进展快,在颊黏膜、上颗、咽、齿龈、 舌等黏膜部位出现凝乳状白色斑片,紧密附着于黏膜外表,不易剥除(假膜), 用力剥离后露出糜烂性潮红基底。老年人尤其镶假牙者可发生慢性增生性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增生性白斑o 念珠菌性口角炎常与鹅口疮或其他类型念珠菌病伴发,表现为口角潮红、破裂。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多累及育龄期妇女, 可通过性接触传染。表现为外阴及阴道黏膜红肿,白带增多,呈豆渣样、凝乳块 状或水样,带有腥臭味。自觉瘙痒剧烈或灼痛。局部患者可反复发作称复发性外 阴阴道炎,妊娠、糖尿病、长
12、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耐药性的产生等是复发因素。3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candidal balanoposthitis) 多累及包皮过长 或包茎的男性,可通过性接触传染。表现为包皮内侧及龟头弥漫性潮红,附着乳 白色斑片,或分布许多针帽大小的红色小丘疹,伴有脱屑,可涉及阴囊产生红斑 和脱屑。自觉瘙痒或无明显自觉病症。图 11-7(三)内脏念珠菌病根据念珠菌侵犯脏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消化道念珠菌病最常见,可由口咽念珠菌下行感染而来,好发于食管和肠道。 食管炎表现为黏膜白色假膜、表浅溃疡、黏膜粗糙增厚等,导致吞咽困难或疼痛; 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黄绿色水样、豆渣样或泡沫样。呼吸道
13、念珠菌病多为继发感染,常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主要表现为低热、 咳嗽,咳粘稠胶状痰,偶带血丝,重者呼吸困难、高热、胸痛、双肺可闻及湿性 啰音,可开展为胸膜炎、胸腔积液及肺空洞形成。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者还可发生念珠菌性菌血症,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 腹膜炎、心内膜炎等,严重者可累及肝脾等多脏器导致死亡。【诊断和鉴别诊断】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而诊断应根据相应 临床特点并结合真菌学检查。鉴于念珠菌是人体常驻菌,所以来自皮肤、黏膜、 痰、粪的标本培养阳性或镜检只见到少数抱子时,只能说明有念珠菌存在,不能 诊断为念珠菌病,只有镜检看到大量出芽抱子、假菌丝或菌丝,才说明该菌处于 致病状态。假
14、设血液、密闭部位的体腔液、深部组织标本培养出念珠菌可确诊为深 部感染,通过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可作出菌种鉴定。必要时做病理检查,发现真菌 侵入组织可作出诊断。念珠菌性间擦疹应与湿疹进行鉴别;念珠菌性尿布疹应与尿布皮炎、红琲进 行鉴别;念珠菌性甲沟炎应与细菌性甲沟炎进行鉴别;念珠菌性肉芽肿及慢性皮 肤黏膜念珠菌病应与暗色真菌引起的增生性皮损进行鉴别;慢性增生性口腔念珠 菌病应与口腔扁平苔碎及黏膜白斑进行鉴别;念珠菌性阴道炎应与细菌性、滴虫 性阴道炎进行鉴别。真菌学检查是以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那么为去除促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应加强支持疗法。1 .外
15、用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浅部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可外用1% 龙胆紫溶液或制霉菌素溶液(10万U/ml),也可用1%3%克霉唾液含漱; 皮肤间擦疹和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外用抗真菌溶液或霜剂;阴道念珠菌病根据病情 选用制霉菌素、克霉口坐或咪康唾栓剂。2 .内用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大面积和深部皮肤念珠菌病、复发性生殖器念 珠菌病、甲沟炎及甲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龟头炎可用氟康唾150mg 单剂口服,或150mg/d,疗程3天,也可用伊曲康嘎200mg/d,疗程13周; 甲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需根据病情用药23个月或更长;肠道念 珠菌病首选制霉菌素口服;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念珠菌病可用氟康喋2
16、00400mg /d,疗程4周,也可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口密咤联用有协同作用。第九节着色芽生菌病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和皮 下组织感染。【病因】 主要由裴氏着色霉(F. pedrosoi)、紧密着色霉QF. compact a) 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 和卡氏枝抱霉(Cladospori um car ri oni i) 引起。这些真菌生存于泥土和腐烂的植物上,当其抱子从皮肤破损处植入可引起 感染。【临床表现】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高。 我国以山东和河南省患者较多。患者以农业、
17、林业劳动者为主,近年来有器官移 植后继发本病的报道。本病可累及各年龄组,以中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 尤以足、小腿和手臂多见,亦有发生于面、耳、胸、肩、臀部者。皮损初起为真 菌侵入处的单个炎性丘疹,逐渐扩大并形成暗红色结节或斑块,外表呈疣状、菜 花状或覆盖污褐色痂,痂上有散在的针帽大小黑褐色小点,痂下常有脓液溢出, 揭开痂后可见颗粒状或乳头状肉芽,肉芽之间常有脓栓,在斑块或结节周围呈暗 红色炎性浸润带(图11-8)。自觉轻度或无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或溃疡时有疼 痛。病程进展缓慢,皮损可开展成乳头瘤或斑块状、疣状皮肤结核样、梅毒树胶 肿样、银屑病样、足菌肿或橡皮肿样皮损。病变偶
18、可侵及黏膜。甲受累常因甲周 损害涉及甲床而引起,表现为甲床变厚、浑浊或明显崎状隆起,甲下鳞屑堆积。图 11-8本病晚期可沿周围淋巴管播散,出现卫星状皮损,亦可经血行播散引起泛发 性皮损。偶有在慢性溃疡基础上发生鳞状细胞癌者。一般不侵及肌肉和骨胳,但 可因关节部位皮损产生的瘢痕挛缩造成关节强直畸型、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继 发损害。【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有时呈假性上皮细胞瘤样增生, 表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小脓肿形成;真皮浅层有广泛的炎 性浸润,在异物巨细胞内和小脓肿处可见厚壁抱子。【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外伤部位发生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或疣状皮损,结 合直接镜检查到单个
19、或成群的棕黄色厚壁狗子可诊断,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种。本病早期应与固定型抱子丝菌病、皮肤结核、皮肤黑热病、南美及北美芽生 菌病等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要点在于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预防和治疗】 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易治愈,病变范围较大并形成肥厚瘢痕者那么治疗困难。1 .局部治疗 小面积皮损可用直接切除、C02激光、电灼、电凝固、冷冻等 方法,较大面积皮损切除后需植皮,但应防止术中污染而引起播散;局部蜡疗、 辐射热等方法将局部加温至40C50C可抑制真菌生长,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 可提高疗效。2 .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含渗透剂的抗真菌药物有效,也可病灶内注射两性 霉素B 13mg / ml,
20、每周12次。3 .内用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5-氟胞嗒咤、酮康噗、氟康嗖、伊曲康噗 等药物对多数患者有良效,但对皮损广泛且有肥厚瘢痕生成者欠佳,用药时间需 延长。第十节他子丝菌病抱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是由申克氏抱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性 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病因】 胞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抱子丝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临床表现】 本病遍布世界,我国南方多见,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沼泽和 芦苇生长区有小范围流行,多累及矿工和造纸工人
21、。本病一般可分为四型(图11-9):(-)局限性皮肤型 亦称固定型。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 初发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可见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 疡、肉芽肿、座疮样、脓皮病样或呈坏疽性皮损。(二)皮肤淋巴管型 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抱子由外伤处植入, 经数日或数月后局部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外表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 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抱子丝菌性初疮),数天乃至数周后,沿淋巴管向 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但引起淋巴结炎 者甚少。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图 11-9(三)皮肤播散型 可
22、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 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皮损也可表现为 多形性。(四)皮肤外型 又称内脏型或系统性抱子丝菌病,多累及免疫力低下者, 多由血行播散引起,吸入胞子可发生肺泡子丝菌病,还可侵犯骨骼、眼、中枢神 经系统、心、肝、脾、胰、肾、睾丸及甲状腺等器官。【组织病理】早期病变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肉芽肿;成熟皮损中央为化脓 区,周围由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核样结构,外层呈梅毒树 胶肿样,为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抱子和星状体。【实验室检查】 病灶组织液、脓液或坏死组织涂片,革兰染色或PAS染色, 高
23、倍镜下可见G+或PAS阳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小体;真菌培养可见初为乳白色酵 母样菌落,以后成为咖啡色丝状菌落。【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需与皮肤结核、着色芽生菌病、梅毒树胶肿、脓皮病及皮肤肿瘤等进行 鉴别。【预防和治疗】 流行区应对污染的腐物、杂草燃烧清除,尽量消除传染源; 从事造纸、农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生皮肤外伤, 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1 .内用药物治疗 碘化钾是治疗抱子丝菌病的首选药,常用10%碘化钾溶 液30ml/d,分3次口服,假设无不良反响可逐渐增加至6090ml/d,儿童用量 酌减,疗程一般为23个月,皮损消退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肤性病 教案 06 真菌 皮肤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