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树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树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树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树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识字:树之歌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 11种树 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 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因 此,本课教学设计,表达“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 寓于游戏活动之中,表达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 那么;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 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 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努力将课文读得正确、 流
2、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入课题,展开想象“壮”共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注意 右边是“土”,不是“土”。“化”共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注意 笔顺,右半局部先写撇,后写竖弯钩。3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4 .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 评议: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6 .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写 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据字 形特点找书写规律,针对难点详尽指导,从而在
3、有效的时间 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四、完成练习,知识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 .讨论交流: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2 .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解析。(1) 一棵小树长成材需要十年,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更长久的时间。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 生做有用的人,做有志向的人。(2)树长得再高,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常用来说人离家 再远,还是要回到家乡。(3)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人没有志向也不能成功。4 .师生合作对读这三个句子,齐声诵读句子,尝试背诵 句子。5 .
4、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与树有关的名言?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 找有关的资料,简单抄写在小卡片上,和大家提供。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 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 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树之歌教学反思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 了 n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 孩子们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 色、习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如果结 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认识多种树木、 说出树木名称、创编儿歌、认识带“木字旁”的汉字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课主题单纯
5、,内容浅显,重在识字。一、教学效果如何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 掌握识字规律,是这课教学要做扎实的事情。于是,我凭借 插图,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树木名称与图对应起来,从而为 孩子们建立了直观形象,随后再通过朗读巩固对树木的认识。 有了直观认识后再把图画与汉字相对照,找出规律,即“木 字旁: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自 己回家查阅资料,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同时,加强朗读。在介绍完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后,请 孩子尝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一节诗,可以从身边熟悉的 事物写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 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二、成功之
6、处1 .本课我围绕几个大问题展开,且每次的问题都很明确, 从总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有梯度地训练孩子找 出每一句中的树、说出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感官找出相应 树的图片。学生在此环节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2 .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 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3 .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读和背上,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懂得获取知识。4 .最后的创编儿歌环节,我引导孩子观察树木图片的特 点,示范编儿歌,然后请同学大胆练习创编,及时纠正,让 孩子们对更多的树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
7、锻炼了孩子们 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缺乏之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 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教学 中,我在课文解读上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识字教学时间 缺乏,没有给到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练习写字。此外,拓展环 节,忽略了课后练习中的几种树木,没有把那几种树木创编 到儿歌中,没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课后的几句有关 树木的名言,也应作为重点之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四、改进措施1 .课文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我一定照顾全面,把读作为 基础,以后借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读书。2 .进一步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课前预 习。另外,真正把单元整体教学做好
8、,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 效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树之歌教学反思二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 n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 的兴趣。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 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对应,由这些表示树 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这 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 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
9、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 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 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 比方:“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 壮,梧桐树叶像手掌J“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J 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于是我趁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了 一个小节诗,并布置了当天日记为仿写树之歌。二.成功之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 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 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 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 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
10、木的 叶子,可以带到课堂上交流提供。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 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 相留神灵手巧。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生, 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 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 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 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让孩子看到了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 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三.缺乏之处:树之歌是一那么小韵文,主题单纯,内 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 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11、,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 发但是效果欠佳。四.改进措施: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 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 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 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 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 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 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 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表达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1 .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识字:树之歌 统编 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