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
《《公共伦理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伦理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伦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Public Ethics课程代码Q1204Y13学分2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任选先修课程公共行政学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院人文与外语学院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时间2022年3月15日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公共伦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行政学、政治学等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 论、方法等基础上开设的专业学科基础课,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用伦理学的视角思考公共管理基本 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本课程研究内容直接涉及政府组织
2、和非政府组织, 也间接涉及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及 活动要求。(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 .掌握公共伦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楚公共管理主体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其及品德素养;2 .理解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责任;3 .学会以伦理学视角去思考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更为人性的理 解。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程教学为主,结合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程度(
3、H、M、L)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7课程目标1HHM课程目标2HMH课程目标3MMM注:1 .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 (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4 .不涉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公共基础课程(含必修和选修)不填写上表。5 .各专业的非公共基础课程的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本章从伦理学视角对不同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属性进行分析,重点在于阐明管理伦理与公共伦 理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不同特征,明确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内涵和基本研究内容。 学生应在充分了解管理与伦理涵义的基础上掌握管理的伦理意蕴,继尔能够区分
4、管理伦理与公共 伦理的不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初步树立公共伦理学的学科概 念,了解其基本内容及研究任务。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本章重点在于界定公共伦理的主体,其中需要阐述政府组织伦理的构成及功能,说明中西方 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描述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职能优势,界定非政府组织伦理及其观念。: 学生通过对公共组织主体即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了解,进一步掌握公共管理主体与公共伦理 之间的关系,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就是公共伦理的主体。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本章通过对公共权力产生与运作的分析来阐述公共权力、社会分层与公共伦理之间的相互关 系,重点在于说明公共伦理的客体不是公共事务,而
5、是由公民个人构成的阶级阶层、组织和群体; 并描述公共伦理客体的特征,阐明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要了解阶级阶层、群体与组 织的含义、特征等,并掌握公共伦理客体的特征;在理解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基本关系的基础上, 正确认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理解和把握公共伦理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伦理问题,掌握社会制度、制度伦理等概念,明确 社会制度与伦理的密切联系、制度安排的伦理标准,并正确处理制度安排中的基本关系。学生要 掌握制度伦理的内涵,并理解公平、正义、平等、效率等原则在制度安排中的意义,了解制度伦 理的实践意义。第五章公共权力与公共伦理公共权力及其运作关乎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伦理学 公共 伦理学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