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文言文阅读实词“一词多义”.docx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文言文阅读实词“一词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文言文阅读实词“一词多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一词多义”高考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 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 文言实词知识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五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 对较少。下面我们首先总结一词多义的相关知识点及用 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此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更有效地掌握文言文实词, 在“2023 一轮复习”考点和知识梳理的同时,我们同步对 最新“统编教材文言实词”(侧重高中古诗文,兼顾初中 古诗文)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1 .一词多义的概念一个词
2、有多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作一词多 义。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 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例如:“兵”本 义是武器,出师表“兵甲已足中的“兵就是这个意 思。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的“兵”指军队,“行收 兵”中的“兵”指士兵。2 . 一词多义的形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 义。(1)本义。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 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例 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道”的本义就是路 途、道路。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
3、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 当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例如:“走”的基本义是 “步行”。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义,也就是 常用的意义。这种基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 一个义项。(2)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 他意义。例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 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 “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 为“朝代”(改朝换代)。“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 其引申义。“本”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 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3
4、)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 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兄弟”是其比喻义;“干 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捍卫者”。(4)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它同词的本义是 不相干的。如“然”,本义是燃烧。后来假借为:代词,如 此,这样。如“鞍使之然也”。形容词词尾,相当的样 子”。如“屋舍俨然”。3 .词义的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寒”本义是 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引申为贫 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黄巢矶与白沙滩,只是闻名已胆寒。(过黄巢矶)(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 “节”的本义是竹节,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例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郑板桥竹)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单于壮其节。(苏武传)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并序)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这些规律, 有利于我们以简驭繁,对多义词进行系统梳理。,方法指导一词
6、多义辨析方法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 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 如下几种方法:1 .语法分析法。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之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 同的成分,通过分析句子成分,便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例 如:(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前有状语,后带 宾语,用如动词。因此,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 解为“看”,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2)将军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句中“将军”作主语, “被”和“执”作并列谓语,那么“坚”和“锐”是宾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因此应解释为“坚固的铠甲”和 “锐利的武器”。2 .字
7、形推导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很多有密切的联 系。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 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啮,从“ ”从 “齿”,口” “齿”加于人不是“吃”而是咬”,“啮”即“咬”。3 .成语助记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含义。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其中保留了不少的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不速之客”中的“速”,”不期 而遇”中的“期”等等。推断实词词义时,如果我们能够恰当 地借用成语,问题也可能就化难为易。例如:(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可以联系成语“日 薄西山”,
8、其中“薄”是“接近、靠近”,可推断“芳不得薄 兮”中薄”词义与之相同。(2)必躬造左公第。(左公毅公逸事)可以联系成语“登 峰造极”中的“造”是“到“,分析该句,“造”也是“到” 的意思。4 .因声寻义法。即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 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词时,往往 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这样写,有时那样写。后 人便称之为通假。例如:(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要”与 “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对点练习1.解释加粗的字。(1)摄乎大国之间: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实词“一词多义”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实词 多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