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西林壁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诗题西林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题西林壁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两首诗。3、理解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 人交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 观察方法。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回忆导入1、还记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吗?回忆一下,你能背诵他的哪些作品?(齐 背)2、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请大家读读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 让我们对苏轼有更多的了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家、书 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
2、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苏轼游览庐 山,瑰丽的山水触发诗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 首。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插图、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 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 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 看)、缘(因为);(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 体把握诗意即可。)三、拓展延伸。体会诗境,感悟道理。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你觉得这首诗中,还有什 么问题是值得提出
3、来大家交流探讨的?(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 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2、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的见解。3、讨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 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明E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 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 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 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 同。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5、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的情况?6、小结: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 己也聪明了一些。四、朗诵、背诵。五、欣赏:(出示题西林壁)后来有很多人录写了这首诗:请欣赏草书题的题西林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西林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