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2023.docx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202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2023教育学名词解释一1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的一切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 专门组织的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开展需要,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 德、开展智力和体力,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2教育学: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 教育方法的科学。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 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到达的最终标准。4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
2、、个性开展、身体健康和 心理健康教育。5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6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 随机应变的能力。7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 那么。8教师专业开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开展的要求和职业开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称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 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 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开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 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80、德育原那么: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
3、规律提出 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81、德育方法:是为到达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 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 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 交好友的场所。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 施,带着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
4、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 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 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 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9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
5、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教育学名词解释二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 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 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 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
6、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局部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 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 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表达 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局部。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2、个体身心开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 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 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
7、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开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 调人的身心开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开展的顺序 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14、外铢论:是个体身心开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银论的基本观 点认为,人的开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 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开展是个体的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 刺激的强度、社会开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 互作用的结果。16、开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 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
8、低,甚至永远无法 补偿。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 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到达比拟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 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 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 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 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 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
9、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 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 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 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开展的教育;是 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7、德育:是培养学生
10、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 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开展他们的 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开展他们的体力,增 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 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开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31 .精加工策略:在知识学习中,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32 .解决问
11、题(问题解决):当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情境而没有现 成方法可以利用时,指向于将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33 .创造性: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同 时创造性既表现为能产生独特非凡的产品,又表达出个体所具有的潜 在创造倾向或过程。34 .态度: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 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响的倾向。35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一系列道德情 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人格(个性)倾向和与之适应的行为 方式趋向。36 .认知结构: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由外在知识内容转化而 来的。37 .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
12、: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38 .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 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过程或动力。39 .亲和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 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40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内部动力。.归因训练:是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学生掌握归因技能,有意识地进行归因,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41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特点,为了到达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策略和技术进行的
13、设计,以期获得最正确的教 学效果。42 .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到达的状况 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学习成绩)与期望学习者到达 的水平(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43 .角色概念: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 模式,反映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44 .教学效能感: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 的这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5 .教学的表达能力: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 通过言语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 的主要手段。46 .师爱: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教 师的理智感、美德和
14、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47 .教育心理学:研究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情境中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48 .学习:个体经验的获得和累积或心理结构的构建适应环境的过程。50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 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51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 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表达在课程 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52 .课程计划是指由课程权力主体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5、,它规定课程门类、课程设置 顺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年编制。53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 强制性。(国家课程标准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5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材,教学的主要媒 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 材和视听教材。55、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56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
16、定的开展,形成一定的思想 品德。57、教学原理:就是在对教学本质及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改进的科学理论。58、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都是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个别教学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 式)59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它有规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并要求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 基本表现形式。60、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61、教学实践:就是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
17、教学活动。12、备课: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前的所有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备课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以备课的场合和人 数划分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以备课的智力活动方式划分有内心备 课和行为备课;按备课的工具划分有纸质备课和计算机备课;按系统 层次划分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等。63、课时备课:即针对一节课的准备活动,是备课的最关键局部,是教师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并确立教学方案的 过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64、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为完成 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并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所使用的方法和方式的总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名词解释 汇总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