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课题我们知道的植物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比照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尝试种植植物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
2、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 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 多万种。2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植物世界吧,并 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辨识植物。植物 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 里;有的高,有的矮,多种多样的。1 .倾听2.倾听,想一想。二、认识书1.观察P1的图,或播放有关的视频,问:图中哪些是植物?1.举手回答:树、草等。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拟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通过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提供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和
3、研究植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 图画等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一、谈话引入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 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 生说说理由。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 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 解释。二、聚焦1.此时教帅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 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1.回答下列问题。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
4、能会有:三、收集植物是“活”的吗?”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 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中。L活动一: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 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 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 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 阳光、水,要施肥等。1.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 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 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 是“活”的的证据。的证据三、研讨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 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 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 掉。2 .为了帮助学生
5、认识,教师可以准备 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右叶吗? 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 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 “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 “活”的。3 .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 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 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 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 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 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1 .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 理由。2 .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2 .思考,举手回答。3 .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 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
6、变化,这 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 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 是“活”的。1 .举手回答。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课题校园里的植物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科学概念目标: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教学目标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保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
7、会与环境目标: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1 .出不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 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 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2 .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 植物各个局部的特征。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2.倾听。二、聚焦1 .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2 .(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
8、级记录表。记录内容。(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1 .观察和描述图片。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1)叶、开花、有果实等(2)墙角、墙上、池塘里等,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三、观察 校园里的 植物1 .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 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平安,不能边走 边画,平安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 进行分组,提出要求:活动时,小组 一起行动;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 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2 .首先把他们带着到事先确定的一棵 植物前,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平安, 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1 .倾听老师说的话,按照老师 要求来完
9、成科学活动。2 .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 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 察、记录活动。三、研讨1 .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 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 教室。在学生提供观察和记录结果 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2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 达上有所缺乏,教师需要不断追问、 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 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 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 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 记录表中。3 .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 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 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1 .举手上台展示,描述自己
10、画 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 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 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2 .举手上台展示。3 .思考问题。课题在观察中比拟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拟。不同的观察和比拟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拟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拟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拟物
11、体。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向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 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即时表达所见所闻。二、聚焦问题1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2 .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3 .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拟1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三、探索比L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1 .比一比,给恐龙排序。较恐龙
12、模型的大小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 作;可以有多种比拟方;每人都要及 时记录比拟结果。3 . (1)引导学生比拟恐龙模型的大小: (2)观察学生的比拟过程。(3)将学生比拟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 容记录到黑板上。4 .有几种比拟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 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 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2 .按老师要求完成。3 .(1)进行观察比拟。(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 手册中。4 .在小组内思考不口讨论。四、研讨2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比拟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 较结果?3 .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拟方法,可能 会有不同的结果。不
13、同的比拟方法, 比拟的标准是不同的,比方长短和高 矮,所以结果不同。L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 组的比拟方法,问时说出比 较结果。2.(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 是如何比拟恐龙的大小 的?(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 出不同的方法。五、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完成P8页比拟的表格给恐龙模型排队:从高到矮:1 2 3 4从长到短:1 2 3 4从胖到瘦:2 4 3 1课题起点和终点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拟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
14、息。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 比赛跳远,其他学生
15、观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二、问题聚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1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隹 八、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 脚线。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 .体验纸蛙跳远。(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 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 纸蛙跳跃一段距离。(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 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 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 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 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 .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那么。(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 的
16、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 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 行比拟。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 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卜,来 和别人的进行比拟。(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 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 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 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 线C3 .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1.(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 方法。(2)思考问题。2.(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 要求完成。(2)全班要统一标准。(1)分小组活动。(2)自己练习。4. (1)比拟自己纸蛙二次跳 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 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禺O线确实定提醒
17、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拟终点。(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 比拟“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 班跳得最远的纸蛙。(2)比拟小组成员的纸蛙, 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 远”。四、研讨L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 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 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2 .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 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 么信息? ”“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 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 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 吗? ”3 .教师在比拟中需反复提醒:对齐 起点确定终点。1 .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
18、论。2 .思考,举手回答下列问题。3 .倾听。五、贴纸带与展示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 的飞机飞得远。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 册上。课题用手来测量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挂”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拟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细致的一 一 的测量可
19、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知道“柞”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问题引入1 .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 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 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 具。2 .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 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 的?”1 .倾听。2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 回答。二、聚焦主题1 .可以
20、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 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挂”来测量长 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 今。2 .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 测量桌子的高度。1 .看课件,倾听。2.倾听。三、探索活1 .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挂。1 .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上图中的植物2 .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知识(2)要描述自己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 的。比方: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 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3)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 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下来, 形成班级记录表。3 .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3)根据学生回
21、答记录班级记录表中。(4)图中有一只蝴蝶,那蝴蝶是植物 吗?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4 .塑料花是植物吗?(1)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 吗?(出示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2)讨论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 么?(3)进一步解释植物。2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1)展示对植物的初始想法。(2)根据老师的要求,举手回 答问题。(3)倾听、看黑板。3 .看图,识别植物,同时发现 陆地上有植物,水中有植物。(1)找一找,数一数。(2)回答:都有叶子,都是绿 的,会开花,会长大等。(4)回答:不是。植物不会 动,蝴蝶会飞,是动物。4 .(全班、小组)交流(1)进行比照,在小组观察、交流后。(2)全班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一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全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