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
《浙江舟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舟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舟山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范石湖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 “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 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 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 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J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J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 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
2、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 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 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 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4.解释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愿友侵地()(2)议定乃行()(3)至能徐出袖中书()(4)虏主评之()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 人而虏主不可。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译文:(2)既还,上甚嘉
3、其不辱命。译文:17 .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 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18 . (4分)(1)通“返”,归还 (2)才 (3)慢慢地 (4)容许、应允19 . (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20 . (4分)(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21 .(3分)答案例如: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 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 而已6【参考译文】隆
4、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地 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 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再去。”皇帝开始容许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 意思坚决不写。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注释:畔:通“叛”,背叛。2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23.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4分)必以分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小大之狱环而攻之而不胜24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6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5 .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的
6、问题。(4分)在“齐师伐我,公将战”时,曹刿为什么要见鲁庄公?“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的原因是什么?26 .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3分)【参考答案】27 .指牛、羊、猪等祭品 保佑,赐福 目光短浅 兵器、武器 离开28 . (I)把(或拿”) 凭(或“凭借”、“依靠”)(2)的。它(或“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4、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这样,但不能取胜,这是因 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2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6、取信于民(或“人和”)(200
7、3浙江舟山)它放入怀中。范成大跪着进献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问 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 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书呈上,宫殿上的 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到馆驿休息。” 范成大拜了两拜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 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 欺瞒之罪。”金主容许了他。回信说:“口奏之说,看了听了特别使人震惊,事情必须审慎 处理,国
8、家才能信誉美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重用 了他。(2017浙江舟山)裴琰之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 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 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 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 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 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
9、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 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 ”户佐曰:“司户太高 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作,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 假设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选自太平广记)【注释】司户:官名,主管户籍。闲:熟习。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勉唯:勉强容许。翰:毛笔,引申为文辞。15 .用“ / ”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公之词翰假设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16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1)崇义潺炎之曰()(2)同州事物固系()(3)厉色形言
10、( )(4)比四五十案()(5)词彩就精()(6)降阶济I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译文:(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译文:18 .根据文意,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A.但且以B.且为而C.以但为D.而但以19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3分)答:【参考答案】15 ,公之词翰假设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解析】试题分析:
11、此题考查 学生对句 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16 . (1)告诉,对说本来脸色,表情(4)等到更加(6)抱歉【解析】试题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 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方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 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色”“比”的古今异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7 . (1)(裴琰之)告诉主办案子的人大致汇
12、报案情(即可)。围观的人堵得像墙一样, 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 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耍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 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语、 略言、意”“堵墙、已”等关键词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 级为理解Bo18 . 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仔细阅读文段, 了解文段大意,个人你就每句话的意思分析所用虚词。怪之 问户佐,表顺承关系,故用 “而”。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_ 遨游耳。表转折,故用“但
13、,所以D项正确。【考 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9 .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处事方式不 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 容的把握,根据对他的描写和时人的评价可知,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他为 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处事方式不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故 官位不高。【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裴琰之担任同州司户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每天以玩乐为主要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处理 公文。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罪他而去询问户佐,户佐说:
14、“司户是大家的孩子,恐怕不善于 处理公文J过了数日,李崇义对裴琰之说:“同州的公务繁忙,司户尤为突出。你何不另 外谋求个京城里的官当,没有必要滞留在这里J裴琰之只好点头称是。又过了数日,司户 应该办理的公文堆积。大家偷偷议论,以为裴琰之不会撰写公文,只会玩乐。后来李崇义召 见裴琰之,严厉地对他说,要请示朝廷将他免职。裴琰之出来问户佐:“有多少公文案卷? ”户佐回答说:“着急处理的有二百多份。” 裴琰之说:“我以为有多少呢,竟如此逼迫人!”他命令每件等待处理的案卷后面附上十张 纸,又命令五六个人给他研墨点笔,左右的人勉强去做了。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 各个案卷的事物的人员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
15、,他倚着柱子处理。词意奔放,文笔华美,手没 有停下来的时候,写完的纸如飞落下。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像墙一样,惊异赞叹 声音不断。处理完的公文案卷送到李崇义那里,李崇义一开始还问:“司户会处理公文吗? ” 户佐说:“司户手笔太高了!”李崇义仍然不知道裴琰之的奇异才能。等到他看了四五十卷, 发现词句语言非常精采。李崇义惊奇惭愧,将裴琰之找来,走下台阶谢罪说:“你的文章如 此好,何必隐藏锋芒,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当天裴琰之的声名就震动了全州。(2015浙江舟山)徙木债表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
16、中曰:“有人能债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债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往债表,来谒吴 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 起之事不传。(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债(*n)表:放倒标帜。(限断两处)(2分)20 .给文中画线局部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2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3分)(1)(1)(2)(3)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来谒吴起予谓鞅本魏人8.A.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B.C.D.令于邑中曰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
17、予五十金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送鲍浩然之浙东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择其善者而从之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试在债表,不得赏而已,何伤?23 .商鞅徙木和吴起债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16. (2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评分标准:2分,每处1分。17. (3分)(1)就,便 (2)拜见,拜访 (3)认为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1分。18. (2 分)D19. (2分)(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20. (2分)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
18、即可。【参考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 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 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公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 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百姓听到后多数不以为然, 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那么当 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商鞅本来是卫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舟山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0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