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 答案略二、选择题1 C2 D3 B4 A5 C6 A7 D8 B9 A10 C11 B12 A三、问答题1.答:该题练习的是一种要素变动是该种要素最佳投入量的确定。 均衡条件为:VMP=Pl根据题意Pl=O,根据下图当MRP二Pl=0时,L=L*生产要素L的最佳投入量的确定2.答:从不同考察的角度出发,厂商的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 为MFC=VM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 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 产品所提供的总收
2、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是最后一个单位产品引起 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收入MC),即MC=MR,即厂商利润极大化。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 的函数,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的条件就可以表述 MFC=VMP,也就是厂商把雇用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的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 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产品价值VM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 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耍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VMPMFC, 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其带来
3、的成本的增加量,因此 厂商可获得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VMPMFC,这意 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是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 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他雇用的劳动量 的 VMP=MFC。3.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 数量时,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两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两者都具有递减的规律;两者的前提条件一样,分别需要效
4、用水平和产量水平的 不变;两者都是曲线的斜率值。两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MRS的基于效用论的基础上,所研究的对象是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与消费者的效用 问题。MRS所依据的是无差异曲线,其目的是为了分析消费者均衡问题;MRTS是基于 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所研究的对象是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品数量总 是所依据的是等产量曲线,其目的是为了分析生产者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问题。递减的原 因不同。4.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会发生 平行移动;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也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等 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相切的切点即为生
5、产的均衡点,因此,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 衡点。它表示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便会沿扩展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 合。5.答:不能据此认为B国钢铁厂的效率比A国高。在使用的资本数量及劳动情形资本价格不 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哪个钢铁厂在经济效率上更高(即所费成本小)。如果劳动的 价格为20,资本价格为24, A国使用10单位劳动和1单位资本生产1吨钢,其总成本为 224; B国使用1单位劳动10单位资本生产1吨钢,其总成本为260,此时,A国钢铁厂的 效率反而比B高(即所费成本更小)。6.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Pl提高10%, MPl/Pl V因此,现行的要素组合应当改变,应该增加X要素,减少Y要素。4.解:(1)如果两家企业用资本25单位,用劳动25单位,每家企业的产量应是2500。(2)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是P = 10元和PK = 10元,K=25和L=25的投入组合是企业B的高效率组合,不是企业A的高效率组合。(3)当PfPk时,企业A的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高效率比率K : L=4 : 1 o企业B的两种 投入要素之间的高效率比率K : L=1 : 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