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师说导学案编制人:张志明【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通读课文,再结合文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重点、疑难字词,然后做, 本预习案。2、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全文,标注疑难问题,再深入研究本课堂探究案。【学习重点、难点】1、背诵默写全文。2、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和句子翻译。课前预习案(第1、2课时)第一步:先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再结合文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重点、疑难字词,再研读本学案。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牢记:先读懂课文,再做本预习案。【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识记文学常识:(5分钟)【自主学习指 导】1、韩愈,字
2、世称,谥号为“文”,又称韩文公。“古 文运他是唐代“”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动”是唐代文 学史上的一次2、唐宋八大家:3、六艺:4、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代表作 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韩愈的师说、马说。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35分钟)(一)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
3、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文学革新运 动,它针对六 朝以来泛滥的 浮靡文风而发 起的,韩愈和 柳宗元是这场 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 必秦汉,诗必 盛唐”,文章要 像先秦西汉散 文那样言之有 物,要阐发孔 孟之道,反对 六朝以来单纯 追求形式美, 内容贫乏的骈 骊文章;主张 语言要新颖。文言文翻译的 基本原则是:1.古之学者必有师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句读之不知6、蚓无爪牙之
4、利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信” “达” “雅这三个 意思分别是: 要准确表达文 章的意思;翻 译出来的文章 要明白通畅; 文采要好。 基本方法: 直译和意译。 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 删、补、换、 调、变。“留”,就是保 留。凡是古今 意义相同的 词,以及古代 的人名、地名、 物名、官名、 国号、年号、 度量衡单位 等,翻译时可 保留不变。“删”,就是删 除。删掉无须 译出的文言虚 词。比如“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 也”沛公的 侍卫樊哙。“者 也是语尾助 词,不译。“补 就是增 补。(1)变单 音词为双音 词;(2)补出 省
5、略句中的省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2.吾从而师之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1、吾师道也。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吾从而师之5、而耻学于师6、不耻相师(五)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1、择师而教之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怪也欤!于: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而耻学于
6、师 2、不拘于时,学于余 5、师不必贤于弟子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六)指出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不拘于时4、师不必贤于弟子(七)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八)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略成分;(3) 补出省略了的 语句。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 分或语句,要 加括号。“换”,就是替 换。用现代词 汇替换古代词 汇。如把“吾、 余、予”等换成 “我”,把“尔、 汝”等换
7、成 “你“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 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主 谓倒装句、宾 语前置句、介 宾后置句、定 语后置句等翻 译时一般应调 整语序,以便 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变”,就是变 通。在忠实于 原文的基础 上,活译有关 文字。如“波澜 不惊“,可活译 成“(湖面)风 平浪静”八 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 自有顺序, 首览全篇, 掌握大意;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我的疑问】(5分钟)课堂探究案(第3、4课时)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论证结构层次。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
8、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 径,并批判上层土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第1自然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 师确立理论根据。第2自然段,正反对比,批判“土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谬误。第3自然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第4自然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2、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 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一段用了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第一组,古之圣人与今之众 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
9、之众人耻学于师。第二组,对其子与对其 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第三组,百工之人与 士大夫时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 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 学者必有师。3、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以现代观念总结作者从师为学的进步意 义,并就课文第三段谈自己的认识。参考答案: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 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10、。回答第三问应注意两点:其一,要将课文中的“尊师”“重道”的观点与今天现实社会相联系。其二,谈看法,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具体加以论证。先明主题, 搜集信息, 由段至I句, 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 连贯一起, 对待难句, 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 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 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 合情合理, 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 补出本意, 加上括号, 表示增益。古代虽有尊师重道,但在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中,是看不起教师 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之事。在这种恶劣风气 盛行的情况下,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魅,疾呼“学必有师”“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之理,确实有很大威慑力。今天
11、,教育有了空前发展,但教 师的职能、地位,从师的必要和为师的荣耀感,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重 读此名作,其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训练与提高案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B )A.蟠(fdn)句读(du)针硬时弊(bi)B.谀(yu)在弘(chGng)六艺经传(zhudn)C.炎B (tan)谄(xian)媚不拘时(ju)D.聃(ddn)严谨(jin)以资切磋(chG)2.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
12、正确的一组是:A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可怪也哉 人名地名, 不必翻译, 人身称谓, 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 尔“汝”为你。省略倒装, 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 随文释义, 敏化语感, 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 还须仔细 逐句对照 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全不相同C.全都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13、明也 年十七,好古文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再行搁笔。6 .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B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夫晋,何厌之有D.沛公今欲何至7 .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D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 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 奉承。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 的地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