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各单元知识点重点归纳总复习.docx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各单元知识点重点归纳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各单元知识点重点归纳总复习.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各课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课文知识点:第一课观潮1 .主题中心:本文主要描写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 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2 .课文重点:(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大潮来 时的景象。形状:一条白线一一白线拉长、变粗一一水墙一一白色战马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4) “观潮”中的“观”的
2、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最 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3 .课后习题:第二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 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读“潮来时”这一局部内容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先出现一条白线,白线迅速前移,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昂首东望。白线越来越近,(1)本文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2)文中第一粒豌豆想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第二粒豌豆想要飞进太阳里,最 后一粒豌豆落到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能看出第一 粒豌豆和第二粒豌豆自高自大,第
3、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满足现状,最后一粒豌 豆随遇而安,为住在顶楼里的小姑娘带来快乐。(3)五粒豌豆的结果是:第一、三、四粒豌豆粒豌豆被鸽壬吃掉了,第二粒豌 豆落到了水沟里,第五粒豌豆开出了粉红色的豌豆花。(4)豆荚里一共有五粒豌豆,其中第五粒豆最了不起,因为它让生病的小女孩 看到了希望,恢复了健康。从中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3.课后习题:第三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人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 你的想法。因为在豌豆发芽、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愉悦、 生机和活力,小女孩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第六课蝙蝠和雷达
4、1 .主题中心:本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 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平安飞行。告诉我们研究 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创造有所启示。2 .课文重点:(1)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火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 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平安了。(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创造了雷达。雷达天线就像蝙蝠的嘴,雷达 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3)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 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5、这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有所启示。(4)课文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5)仿生学知识:鸟儿一飞机狗一电子鼻海豚一潜水艇猪一防毒面具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1 .主题中心:本文主要介绍了 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开展历程,展示了科 学技术的飞速开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我们爱科学、学 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2 .课文重点:(1)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 生活。(3) 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
6、奇迹般的、出 乎意料的创造和发现。(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春风”在文中指的是各种现代科技,“梨花”指的是无数的创造创造。 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变化之快、变化之大。(5)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中“呼风唤雨”指的是:人类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说明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开展。3 .课后习题:第三题:“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 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学技术是无限的,它将不断向前开展,给现代社会带来日新月异变化,便 利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负面
7、影响,人类对高科技产品 产生了过多的依赖。第八课蝴蝶的家1 .主题中心:本文是一篇散文,讲述“我”为雨中的蝴蝶深感担忧,不断找寻蝴 蝶的家而最终无果,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小,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2 .课文重点:(1)文中“我” 一直不明白的问题是:蝴蝶的家在哪里?(2)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 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 二、园地重点交流平台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我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
8、惯。识字加油站注(注意)一驻(驻守) 抄(抄写)一钞(钞票) 赔(赔钱)一培(培土)堵(堵塞)一赌(赌气)煤(煤油)一媒(媒体) 芬(芬芳)一氛(气氛)贝一一账(账户)贺(贺卡)木一一樟(樟树)杠(杠杆)3 狡(狡辩)猾(狡猾)词句段运用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1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2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分析: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三句或三句 以上)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排比。每组的第一个句子都运用排比的修辞
9、手法,语气强烈,起到了强调作用,使作者 的感情表现得更充分。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再抄写下来。1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平安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zj O2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3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 即自自答。此题的三组句子都是设问句,目的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日积月累:有关提问的名句(1)好问那么裕,自用那么小。大意:喜欢问问题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意:要广泛地学习,详
10、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大意: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大意: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的”字短语:5 .暖洋洋的太阳 长满青苔的裂缝 温和的阳光 盛开的豌豆花 健康的光彩6 .清朗的夜空温暖舒适的地方小小的顶楼温暖的太阳光紫色的豌豆花饱满的豆荚穷苦的女人愉快的想象柔嫩的叶子漆黑的夜里极细的电线 敏锐的眼睛广阔的世界虚弱的身体兴奋的眼光实际的用途敏锐的眼睛7.呼风唤雨的世纪奇迹般的发现和创造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创造大大改观的生活 慢吞吞的世界 静悄悄
11、的世界 黑暗无光的世界腾云驾雾的神仙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生活 舒适的生活方便的生活8 .银色的雨幕 黑压压的树林水淋淋的树林密集的雨点轻盈的身体柔弱的身体斑斓的彩粉猛烈的风雨 鲜艳的蝴蝶 秘密的家(二)“地”字短语:紧紧地捏着安静地躺着耐心地躺着仔细地支起来快乐地坐轻轻地吻快乐地微笑灵巧地避开 横七竖八地拉绳子 清楚地看到 密集地喧嚷确定说地(三)“得”字短语:晒得暖洋洋的变得僵硬 涨得大大的胖得爆裂开(四)动词搭配揭晓事情钻进裂缝靠近窗子产生想象翻开窗子得到启示捕捉飞蛾依赖自然寄托愿望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改变生活创造生活创造奇迹改善生活系铃铛蒙上眼睛塞上耳朵封住嘴揭开秘密遇到障碍物
12、改变方向 模仿方法 发出电波(五)三四字词语归纳:横七竖八清清楚楚歪歪斜斜呼风唤雨出乎意料 黑暗无光 腾云驾雾归根到底肥肥胖胖圆头圆脑暖洋洋慢吞吞静悄悄千里眼顺风耳黑压压 水淋淋湿漉漉(六)多音字:弹ddn (子弹)tbn (弹琴)曾c6ng (曾经)zCng (曾祖父)系xi(关系)ji (系鞋带)悄qid。(悄然)qiG。(静悄悄)蒙mOng (蒙骗)m6ng (启蒙)m即g (蒙古)雀qido(家雀儿)qu。(孔雀)缝f6ng (补缀)枪ng(裂缝)倒ddo(倒水)而。(倒下)塞sdi (塞外) sGi (塞子)模m6(模仿)mil(模样)传zhudn(自传)chuGn(传说)(七)近义
13、词:舒适一一-舒服饱满-饱满揭晓一一-揭示相称-相配漆黑一一-乌黑启示启发灵巧-灵活敏锐一一敏捷仆昭助九怵九保1力1力照他祭7|Rj 2.0怀系休九紧密-密切回顾-一回忆躲避一一-躲藏喧嚷一-喧哗轻盈一一-轻巧到底-究竟模仿一_-仿照依赖一依靠改善-改良和睦友好遗弃一一-丢弃收集一一采集欣赏一一-观赏描述一描绘温暖-温和僵硬一-生硬清楚-清晰秘密-一奥秘柔弱一一嗽弱洋溢一充满(八)反义词:明凫-里暗 八、I口饱满-干瘪虚弱一一-强壮温和一-粗暴灵巧-笨拙敏锐-迟钝清楚-模糊依赖独立紧密一一-松散幻想-现实便利一一-困难密集一-稀疏喧嚷-寂静轻盈-沉重沾污一_-净化温暖一-寒冷舒适一一-难受僵硬
14、-灵活愉快-悲伤柔嫩一-坚硬横七竖八.整整齐齐(九)数量词:一粒豌豆:一块板子一根绳子一架飞机一盏灯一根电线(十)重点句子1 .比喻句:(1)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3)超声波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2 .拟人句:(1)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2)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事情啊。3 .夸张句: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你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4 .反问句: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5 .设问句
15、:(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平安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 到了启示。(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6 .引用:(1)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 们这个时代不同以往的任何时代。7 .关联词:(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2)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 不至于被风吹断。(3)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同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以灵巧地避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一、
16、课文知识点:第九课古诗三首L主题中心: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 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七言绝句。诗人描写了鹿 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 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说理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梅花馨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各有所 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长补短。2.课文重点:暮江吟(1)诗意:黄昏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
17、的 江水一半是青绿的,一半是鲜红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那露珠像 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2)这首诗前两句写黄昏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夜晚时江边的景色。(3)诗中写夕阳落照江水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新 月初升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喜爱、热爱。(4)本诗描写了四种景物:残阳、江水、露、月,作者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 的月色,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5)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中将露珠比作珍珠,新月比作弯弓。题西林壁(1)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
18、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 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 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2) 一诗中,诗人从正、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 庐山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美。(3)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 的一局部。(4)题西林壁一诗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苏 轼题西林壁中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雪梅(1)诗意: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
19、人墨客, 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 梅所带的一段清香。(2)梅和雪的共同特点是巨,雪的自胜过梅而梅的查胜过雪,它们各有所长。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着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 震耳欲聋。浪潮越来越高,激起的水花像漫天飞雪,浪潮互相拥挤着、嬉闹着、 奔跑着,似战马,似军队,浩浩荡荡。第三题: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与前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潮来时):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
20、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与后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潮过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 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第二课走月亮主题中心: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描写阿妈牵着手在云南洱海畔 的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表达了 “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 情以及“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2 .课文重点:(1) “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填,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 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做小船,感 受至I了快乐、幸福和浓浓的亲情。(2)走月
21、亮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一句贯穿全文,这句话在文中出现 了生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抒发了 “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高兴、开心 的心情。本文的线索是“走3 .课后习题:(3)诗人卢钺对雪梅争春的评价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视觉方面,后者是嗅觉方面。这句诗的意思是: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较之于梅,那么没有梅花3.课后练习第二题: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黄昏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阳下的江水一半 是青绿的,一半是鲜红的。第三题:说说你对以下诗句的理解(1)不识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各课各 单元 知识点 重点 归纳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