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大纲.docx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00505023课程总学时:36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性质与地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 修课,在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和社会工作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除了社会学概论、社会 工作概论外,该课程是其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社会工 作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解、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主及确立方案。(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思想性。鉴于
2、我校是本科院校,“思想性” 是大学教育应有的内容之一,以区别于高职高专和高中教育。就本课程而言,更多的还需为学生提 供有关于人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于“社会人”和“生物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人 的发展性。(2)实用性。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为应用性专业,因此对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这种综合性课程仍然需要将“应用性”的原则进行贯彻,需要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案例分析 和讨论。2、本课程设置依据。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系统。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已经伸到到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 度,也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深入的人
3、类自身的认识和反省,而且还为我们的生活世界赋予 了崭新的意义。3、本课程内容结构。该课程主要绪论、性别、家庭、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 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等。4、理论与实践比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都是理路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 不例外。如果以总课时36为标准的话,则实践课计划至少要达到4课时。实践课内容和方式主要包 括案例分析、案例讨论、课堂辩论、视听资料等。5、课时安排说明。该课程总课36,计划其中实践课时4。6、考核评价方式。从考核评价方式来看,要避免单一的、教师主观意识的以及所谓“真理”式 的考核评价方式,方式要多样化,要力求客观、包容学生不同观点和
4、价值中立,培养学生明辨是非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课堂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也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理解与灵 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注重人类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人类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主的问题。因而,强 调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2)作业方面:考虑到本课程属于社会工作类课程,既要考虑学生对于人类知识的掌握,也要 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该课程除了布置书面作业外,还要加大学生课堂的案例分析和 课堂讨论,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作业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4)考试要求
5、:本课程属于考试课。根据考试课的考试要求,本课程计划平时成绩占30%,其 中,考勤与学习态度10%,课堂讨论和作业20%;期末考试占70%。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教学,希望达到如 下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成长的概念;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性别的概念和理论;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4、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人类行为与社 会环境的理论知识分辨人的各个阶段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掌握人类各个时
6、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具备知识运用地能力, 帮助案主处理各个阶段问题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学会包容、理性与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 待不同观点,具备价值中立、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2、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3、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一、人与社会环境(了解)二、
7、成长概述(了解)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成长的概念,并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 境的基础理论。学时:4第二章性别课程内容:一、性别差异(了解)二、性别社会化(掌握)三、性别歧视(掌握)四、性别的理论基础(了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性别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性别之间的差异,掌握性别社会化 的过程与方式,掌握性别歧视的内容与基础,并掌握与性别有关的理论。学时:4第三章 家庭课程内容:一、家庭的含义(了解)二、家庭的社会特征(了解)三、家庭的形式(了解)四、家庭生命周期(掌握)五、家庭关系(掌握)六、家
8、庭功能(掌握)七、家庭问题(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家庭的由来、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家庭具有的社会特征;对于家庭的分类和 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家庭生活周期的理论和划分,学会灵活使用家庭生命周期 概念理解案主。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家庭存在的问题, 及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给予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堂讨论。学时:4第四章 胎儿期课程内容:一、胎儿期的发育过程(了解)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了解)三、胎儿的出生(掌握)四、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和
9、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以便为案主提供孕育子 女的基本知识。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掌握胎儿的出生及其会对家庭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胎儿期的认识及该阶段能够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学时:3第五章 婴儿期课程内容:一、新生儿的特征(了解)二、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及其意义(掌握)三、婴儿的认知发展(掌握)四、婴儿的语言发展(掌握)五、自我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六、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生儿的特征,掌握婴儿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方面的 发展,并强调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帮助初为人父、人母
10、的案主提供 相应的帮助。学时:3第六章 幼儿期课程内容:一、自我评价的建立(掌握)二、性的觉醒(掌握)三、社会性别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四、游戏(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期的自我评价是如何建立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幼儿存在着性 的觉醒,社会性别意识也在幼儿期需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及掌握 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有问题的幼儿及教育不当的父母。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3第七章 儿童期课程内容:一、生理的发展及相关的问题(了解)二、同龄群体的形成与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 行为 社会环境 课程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