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本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3题。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时期,此时频繁的战乱、过热的经济开发与交通往来正 无声地成为瘟疫
2、传播的温床。春秋时期瘟疫传播较前代明显加剧,先秦古籍中有相关记载为证。 据周礼天官家宰记载:“疾医学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病疾。”病疾者,痛疫也。就 是说四季都有瘟疫发生,西周时已专门设置医官,管理传染病的治疗。与此相对照,据春秋 公羊传载:“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瘠也。 大瘠者何?疾也。何以书?记灾也。外灾不书,此何以书?及我也为是瘟疫的意思,庄公 二十年相当于公元前674年。就是说公元前674年春,齐国瘟疫大流行,灾难降临。这场凶险 的瘟疫迅速向四周碰延,殃及到邻近的鲁国,瘟疫在齐鲁大地肆虐。瘟疫四季皆有,但一般的 瘟疫是不载入史册的,载入史册并被称
3、为大灾者显然是死者数百万的大疫情。在春秋列国中,留下历史纪录的唯有鲁国,除鲁国的国史春秋外,其它诸国的历史均 亡佚了。齐国的特大瘟疫除殃及鲁国外是否也传入其他国家,已成为历史的悬案。不过,我们 从鲁国的历史记载中,不难判断春秋时期瘟疫肆虐的情况。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 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置于西汉,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其地春秋时属陈国,当 时称为“鸣鹿”。就是说老了是春秋时期的陈国人。陈国地理位置靠近齐鲁两国,防止疫情传 入陈国,显然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与瘟疫斗争中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黄帝内经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时代,其中
4、“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是中国几千年 预防医学的核心思想。道德经八十章正是这样一篇大作,老子在此章中提出了以退为进、 无为而治、改善民生、避战锁国的防疫治国方略。其中“小国寡民”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说明老子厌恶大国争霸,希望防止战乱。”使有 什伯之器而不用”是为了放缓经济开发,减轻生态压力。老子这一主张是对人类自身生产活动 的自我节制与调整,意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是要切断瘟疫的弁地 传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是要控制交通,限制人际往来,减少疫情传播。“使民复结绳而 用之”是要使民众返璞归真,远离奸诈贪欲,使社会回归到质朴淳厚状态。“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
5、俗”是要改善民生,这也是“正气存内”的社会物质保证。“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具有避战防疫的双重内涵。从防疫角度说,就是要实行严格的隔 离措施。老子以退为进的治国智慧是其“无为”思想在防疫中的具体运用。有些学者无视老子 生活时代的生态矛盾与瘟疫肆虐之背毋,符道德经八十章中以退为进、清静无为的治国策 略全部曲解为复古倒退,这是对道德经八十章内容的误读。当然道德经八卜章内容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如老子反战思想虽然无可非议,不过他提 出的“小国彩民”的解决方法那么属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否认老子以退为进, 无为而治,严格隔离以“避其毒气”的抗疫治国智慧。(摘编自洪朝宗从
6、道德经第八十章看古代抗疫).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春秋时期战乱频发,经济开发过热,国家间往来密切,这些因素都成了当时瘟疫发生的基 础。B.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之前,周朝官方就已经很重视传染病的治疗工作并进行相关管理 了.C.老子主张放缓经济开发,希望通过节制与调整生产活动来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控制疫 情。D.道德经第八十章提出的防疫治国方略能够表达中国预防医学中“避其毒气”等核心思想。1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1)“逮”,及;“过”,超过;“岂也”,难道吗。(2) “布衣”,平民百姓:“徒”,只是:“极”,至、高。
7、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 楼榭里,如今夏暑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 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 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丁 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 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 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 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 这样,
8、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 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如果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 不想那么做,就一定能顺应民情。”魏征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 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满意,就要施加严刑峻 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 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 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 会满足.”太宗说
9、:“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贞观卜六年,唐太宗对 侍从的大臣们说:“我近来读刘聪传,书中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宫殿,廷尉 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 刘皇后亲手写r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 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行这件事,可以作为借 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 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岑文本担任中书令要职,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没有 徘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
10、买房置地,文本叹息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个平民百姓, 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一点文墨,就当上了中书令,这已经非常高了,现在我享受着 这么高的俸禄,已经感到很惭愧了,还买房置地干什么呢? 听他这么说,劝他的人叹息着离 开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T5题。【答案】14. B15.用了比喻、用典、衬托等手法: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并且“蛛 丝”之小与“碧落”之大构成衬托,突出了每走一步都是艰难抉择。必须细心斟酌。“蜩甲”“湘东一目”都是用典,并且都用来比喻下棋。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 无旁鹫:“湘东一目”比
11、喻奕棋者在不利局势的形势下绝不服输的坚韧。【解析】14.此题考置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误,“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应选B。15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颔联“心似蛛丝”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游碧落”意指细细一缕却未曾断绝,足见其心 思之细,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蛛丝”与“碧落”一小一大相互衬托,突出了弈棋者走棋的艰难,心思的缜密,每一步都要 仔细推敲琢磨,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结合注释可知,颈联“蜩甲”运用了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蝉,以此写 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鹫;“湘东一目”运用了
12、南史中梁湘东王萧绎的典故,萧绎只剩 一个活眼,确实该被吃掉,但他在不利局势的形势卜绝不服输,以此写弈棋者意志的坚韧、执 着。这两处是运用了典故。(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答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涯”“沦”“逢”“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答案】17. A 18. C 19. t【解析】16 .此题考杳学生理解并止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
13、“行云流水”,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喷亮,百.上天空,把浮动的云彩都挡住了。语境中有“如注如诉”“干回百转”的提示,应选“行云流水”。第二、三空,“如果就”是表假设关系的一组关联词,“只有才”是表条件关 系的一组关联词。语境中“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铺陈开来”与“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是假设关系,应选“如果就第四空,“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环境。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仿佛身在其境,应选“身临其境”。第五空,“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
14、事物极为细致,而且 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语境中指欣赏作品要深入细 致,应选“抽丝剥茧应选A。17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一些”修饰“国风音乐的旋律”,“一些应调至卜国风音乐的旋律”的前面。二是搭配不当。“吸收”与“因素”搭配不当,“因素”改为“元素”。三是成分残缺。“散发”缺少宾语,在“传统文化”后加“的韵味”。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材料第一段,讲述的是国风音乐的旋律之美,第二段讲述的是画面之美,从语言的连贯上考虑, A项正确。应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此题共2
15、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答案】20.就必须及时打击比起事后处置对于个人来说.从强调重点上看:改句的重点落在“防控病毒与谣言”上,强调防控的对象。原文内容 重点在于打击病毒与谣言的方式,即“防”与“控”,更符合原文逻辑。从使用词语上看:改句中防控缺少了形容词“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原文使用能很好 地表现防控需要坚持。从语体风格上看:改句平淡,平铺直叙:原句感情饱满,更有呼吁性,与文段风格一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从前文”当谣言成了扰乱人心的传染病可知,这一句点明了 “谣言”的危害,那么接下 来就应该是如何应对这种危害。再联系后文”对付谣言
16、最有力的武器是真相”可以推知,对谣 言应该及时打击、严格治理,故中可以填入“就必须及时打击”这样的句子。从前文“查明真相及辟谣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公共资源,给本就紧张的战疫力量增 添负担”可知,这是事后处置谣言所带来的不利情况,后文“事前防控更能有效、有力降低谣 言的传播”,这是强调事前防控的优势,所以填入句子应是将两种做法进行比照,故中可填 入”比起事后处置”这样的内容。从后文“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应有之义”,这是个人所应该做的事情,可知,再联系 “对政府部门而言”的句式,故中可以填入“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句子。2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解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可在通
17、读整个语段和把握中心大意的前提下进行,从“每逢大疫,必有 谣言”“当谣言成了扰乱人心的传染病”可见原文语段强调的是病毒和谣言要一起防控,重 在手段,而修改后的句子强调的是对病毒和谣言的防控必将取得胜利,注重结果,强调对象不 同。这是其一。对于两个句子表达效果的差异,还可以从句式、强调的内容重点、用词以及语体风格上进行对 比分析。首先,从句式上分析,原文句式“用坚持不懈的防和持之以恒的控”句式整齐,“病毒 和谣言一起打”“我们必将取得最终胜利”又使用了散句,这样整散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 节奏富于变化。其次,改句的重点落在“防控病毒与谣言”上,强调防控的对象:“必将取得最终胜利”那么注 重的是结
18、果。而原文“用坚持不懈的防和持之以恒的控可知,原句强调的是防控的 手段,将重点放在“防”与“控”上,更符合原文逻辑。再者,从用词上看,改句非常简短,几乎没有使用形容词,而原句中那么是运用了形容词“坚持 不懈”与“持之以恒”,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让原文更加生动,也更好地表现防控需要坚持。 最后,从语体风格上看,改句只是一句简短的话,将事情的情况平铺直叙,只是指出了一个事 实,语气上略显平淡。而原句感情饱满,更有呼吁性,与文段风格一致。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要求写出你心中的“时代感”,写作时首先分析材料的含义。材料由两局部
19、组成,第一部 分列举了 2022年我国发生的三个不平凡事件:天津疫情、冬奥会、女足夺冠,以及这些事件 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些事件重在强调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民的勇敢智慧、团结协作、努力奋斗; 第二局部引用2022春晚的一首时代感的歌词:时代感是前蓝的天、绿水青山,是心中的 火焰、锦绣的画卷,是健康生活每天,是连接世界并不遥远有助于考生理解什么是时代 感。时代感是指代表社会开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 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简言之,就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利 事件。选材上,考生可选择的材料很多,近几年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大事,许多饱含正能量的
20、人物和 事件,引导中国人民积极向上,如一地出现疫情,八方支援,出现了许多逆行者,展现r中国 新时代人民的团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如神州十三号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6行时长新纪 录,他们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攀登精神等航天精神都在鼓舞着中国人民;天宫课 堂,激励新时代中国人探索未知,延续传奇:如冬奥会成功举办,展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 中国人看到了运发动的拼搏精神:如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工程;如脱贫攻坚工程等等。写作时考生要注意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写出你自己心中的“时代感”, 考生要特别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可以分析这些重大事件带给新时代中 国人的感悟
21、,也可以记叙自己的故事,思想要积极上进,表达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意识或感 受。【参考立意】(1)生逢其时,发奋图强。(2)感时代律动,做时代青年。(3)与蓬勃时代相遇。(4)科技强国,自立自强。(5)脚踏实地,拼搏奋进。A.文章屡次引用相关占代典籍的原文,通过对其内容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B.文章第二段指出陈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时代背景相互补充,使得论证更加周密。C.文章对道德经八十章的阐释,既有具体举例,又有整体评述,二者相互结合。D.文章在肯定老子抗疫智慧的同时,也举出局部学者的不同观点,表达出辩证立场。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在春秋时代,四季都有瘟疫
22、发生,在没有外来输入的常态下,鲁国是不会记录其它国家的 疫情的。B.除鲁国的国史得以留存外,其它春秋诸国的历史都已经亡佚,可见当时瘟疫肆虐的影响十 分严通C.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含有避战和防疫的双重内涵,其中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是主要 目的。D.从老子提出的具体防疫措施看,他既关注社会民风等精神层面,也强调“正气存内”等物 质层面。(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 诺。这不
23、仅说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 表,谋划路线图。“ I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 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数据显示,作为电力 行业的“能耗大户”,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 夏季高峰负荷的60%。制造行业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更大有可为。制造行业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实现创新突破。不久前,在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上,格力电器与清 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
24、”空调技术,从全球近百个国家2100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 出,实现节能85. 7%,在大赛中夺冠。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2050年前实现 累计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相当于1160亿棵树100年的碳汇量。可以说,构建清洁低碳、 平安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是走好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开展道路的题中之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 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个工程,成为“中国创造”造 福全世界的个生动写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云南省 昆明市 云南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语文 模拟 考场 仿真 演练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