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的形象(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
《分析诗歌的形象(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诗歌的形象(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考点集训02分析诗歌的形象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灵澈上人还越中刘长卿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屣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注】上人:对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之尊称。杖锡: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沃洲: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无心”是佛教用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用来评价禅客的随心自在。B鞋随身行是常理,但颔联中“身随敝屣”在反常的表述中寓有随缘无心的深意。C颈联中的
2、“空”字用得绝妙,写出与灵澈上人分别后诗人内心有无限失落与寂寥。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遭遇冷落后内心的凄苦。答案D解析“遭遇冷落后内心的凄苦”错。尾联的意思是,不管友人对他如何相思相忆,上人 只管离去,消失在他那一片云木苍苍的境界中。”云木苍苍但闭关”表现出了灵澈上人的孤寂、 执着之风.2诗歌是如何塑造灵澈上人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两河。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 “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旅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C-尾联诗人
3、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答案D解析“悲凉”错,这首诗是说战争结束,和平到来,没有体现“悲凉”。18 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 昂扬的气概。以宁静的“秋寒”、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解析塑造诗歌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一般以直接描写(神态、动作、心理)为主,侧面烘托 为辅。“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这两句中既有环境
4、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征人身 处边界,看到了 “云”“秋塞静”“水”“晚天晴”,傍晚的天空晴朗,飘着白云,边塞是宁静美 丽的,写环境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以景美衬托征人美。“立马”“望云”“射雕”是人物的动 作,是细节描写,征人驻马看云,临水射雕,身姿矫健,气势昂扬,威风凛凛。其实征人只是 千万个士兵的典型,作者以点带面,让我们透过征人的风采去看大唐士兵的精神风貌,给人雄 健昂扬的感受。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一剪梅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
5、何妨!【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元:通“原”。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 轻便坐具。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束缢”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缢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 “饯”字。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 世。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D “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答案A解析“紧扣小序中,饯,字”错误,紧扣小序中“夜”字。20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答:答案始而愁苦,继而欣
6、喜,最后慷慨奔放。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 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最后,词人 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 任性。解析“束缰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 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这是诗人在夜里赶路。“天寒路滑马蹄僵”,天气寒冷道路 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这是写天气寒冷,路途艰难。诗人被贬去广东,朋友夜里送行,内心愁 苦。“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得朋友相送,把酒畅谈,谈着感 兴趣的文章,自然感动欣喜。“惊倒邻墙,推
7、倒胡床”,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可 见谈论兴致浓厚,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变得慷慨激昂。“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 何妨”,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疏狂放,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这是写诗人狂放不羁,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睥睨世俗,纵情任性。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浣溪沙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2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
8、红旗耀 眼的景象。B上阕先勾勒出一幅明丽壮阔的秋日图,又以“澹烟衰草”烘托出词人感伤的心境。C下阕抒写了作为爱国志士的词人北望中原的无限感慨,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突出 了词人的悲愤。D这首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 放派的词风。答案D解析“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整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伤 之情。22 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表达的情 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相同点:都有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不同点:杜甫登高中还有年老多病的感伤;范仲淹渔家傲还表达出思乡之情;本 词中还有
9、对中原国土沦陷、陷入战火的悲痛。解析相同点。杜甫的登高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 “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 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 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燕然未勒归无计二 意思 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本词中说“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 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
10、,不图恢 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借酒 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可见三首诗词中的“浊酒” 都有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不同点。杜甫的登高中除了为国事担忧, 还有个人“繁霜鬓”,年老体弱又多病,连借酒浇愁都不可能的伤感。范仲淹的渔家傲“家 万里,“归无计二 还有思乡之情;本词中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还有对中原国土沦 陷、陷入战火的悲痛。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苗发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11、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注】分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一半作为信物。典:掌管。伯道:指晋朝邓攸。邓攸避难时弃子保侄,后再无子嗣,死后学生为他服丧三年。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友人孙德谕告老还乡,诗人回忆孙德谕的仕途历程,曾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B颔联中孙德谕的心情与陶潜在诗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表达的心情完 全相同。C颈联写分别时的场面,用字凝练,对仗工稳,景象壮阔,时空交错,虚实结合。D 尾联用典故,以晋朝邓攸之事言友人亦老而无子,只有远去万里之外的异乡投靠门生。解析“表达的心情完全相同”错误。两首诗的
12、心情并不完全相同。孙德谕虽然思乡心切, 但辞官后仍感到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有悲观情绪;而陶潜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 弃官后如释重负,归心似箭。24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答:答案对友人功成身退的赞誉之情。友人在中年时被委以重任,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 晚年辞官被批准,恩遇不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友人从此别去,以垂老之身远 赴万里之外的黔州,诗人既有不舍又有担忧。对友人晚景凄凉的悲伤之情。友人只因父亲曾 在黔川任职,于是去投靠异乡的门生,孤苦哀愁,后世难继。解析首联表达对友人功成身退的赞誉之情。“中岁分符典石城”,友人在中年时被委以重 任;“两朝趋陛谒承明“,受到两
13、代皇帝的恩宠,晚年辞官被批准,恩遇不浅。中间两联表达对 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友人从此别去,“几杖扶身万里行”,以垂老之身远赴万里之外的 黔州,诗人既有不舍又有担忧。尾联表达对友人晚景凄凉的悲伤之情。友人没有子嗣,只因父 亲曾在黔州任职,于是去投靠异乡的门生,可谓晚景凄凉,孤苦无依。答案动作描写。灵澈上人拄着锡杖返回山林,在清溪边倚靠在树下,写出了他回山林 的执着和山林生活的悠闲。外貌描写。灵澈上人脚穿破旧的鞋子,穿着手补的棉衣,写出了 他生活的简朴。侧面描写。深山草堂、溪水清澈、云木苍苍,写灵澈上人的居住环境,以及 诗人对灵澈上人的不舍与敬重,都从侧面烘托了灵澈上人品质的高尚。解析本题中
14、,塑造灵澈上人的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正面描写有动 作描写,“禅客无心杖锡还”,“杖锡”写上人拄着锡杖往返山林,杖锡出入往还均是无心,写 出人物的自在洒脱;“独向青溪依树下”,“依”字写出上人的动作,面向清溪背靠大树赏景, 写出人物的闲适。还有外貌描写,上人脚穿“敝屣”,身穿“手绽寒衣二 刻画出一位不以物质 萦怀,生活简朴的高僧形象。侧面描写主要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形象。如上人所住地方为“深 处草堂”“清溪”“云木苍苍”,深山草堂,溪流潺潺,高山之上云雾缭绕,满目苍翠,居住在 这样的地方,上人一定是一位睿智的得道高僧。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灵澈上人品质的高尚。 另外通过诗人对上人
15、的不舍,“那堪别后长相忆”,也烘托了上人的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太白岭王安石太白II崎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崂(16ng sing):山势高峻的样子。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解析“跌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 诗歌 形象 解析 古代 阅读 名篇 名句 默写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455701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