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 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 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学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2 .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3 .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 .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2、、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学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教学环节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与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与的望 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 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 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
3、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 情,问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3 .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课前准备L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 导入,引 出古诗 (用
4、时:5 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 诗。2 .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 生识记“楼”字。3 .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 出示图片。4 .介绍诗人王之涣。5 .范读全诗,指导朗读。1 .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2 .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 样记住这个字。(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 “楼(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3 .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 解“鹳雀楼”。4 . 了解诗人王之涣。5 .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1 .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 古诗不必过多,它的作用 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2 .鹳雀楼、诗人的资料 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 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 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
5、备 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 绍。二、图文 结合,细 读品味 (用时:25 分钟)L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 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 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 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 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 大川等。2 .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 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 尽3 .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 诗中描绘的画面c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 吗?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 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5 .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 意境。6 .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 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1 .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 哪些景物?哪几句诗
6、写出了这些 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 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 用“看至”了()的”的句式 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2 .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 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 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 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 最后消失在天边0在理解词义中 识记“依”“尽北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 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 描绘的画面。4 .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 景色,会说些什么?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6 .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1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 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 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蕴含 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
7、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 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 的方法进行想象画面。2 .古诗很凝炼,在指导 学生理解字词的时候,要 避免简单告知,可以通过 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 解,如根据诗句合作绘画 等。7 .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 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 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 .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 意思的诗句。9 .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 里目”“一层”。些景物?(如:船只、飞鸟)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 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 .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 而是指很远。9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
8、层”指很多层。3.古诗的意境深远,无 需学生多讲,要在学生想 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 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 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作者的情感。三、出示 生字,指 导书写 (用时:8 分钟)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 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 指导临写。3 .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 的书写要领。4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 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1 .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 谁组得多。2 .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 .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 做书空练习。4 .同桌、全班互
9、相交流,指出书 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1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 观察生字的特点。2 .重点指导“尽”,引导 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四、课堂 小结,布 置作业 (用时:2 分钟)1 .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 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 字。2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将诗句中描绘的 画面讲给家长听。1 .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 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2 .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 己的作业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 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 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 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 行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 回顾,导 入新课
10、 (用时:3 分钟)L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 雀楼。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中描绘的画面。1 .学生背诵古诗。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 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 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 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 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 语言表达形式。二、理解 诗题,知 晓诗人 (用时:5 分钟)1 .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2 .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 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3 .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 说说题目的意思。4 .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 感受瀑布的形态。1 .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 的诗歌特色。2 .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 记方法。3 .
1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4 .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 山。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 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 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 础。三、初读 疏通,初 知诗意 (用时:15 分钟)L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 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 烟”。2 .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 烟”,学写生字“照、炉、烟、 挂、川”。3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4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2 .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 别“炉、烟”。3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 “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 多写几遍。4 .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1 .教师要不遗余
12、力地指 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读出节奏。2 .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 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 要能及时反馈。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 “川” “天,)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 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准韵脚。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 奏。四、再读 课文,图 文对照, 想象画面 (用时:15 分钟)1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 面,说说看到了什么。2 .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 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3 .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体会“生” “挂”的 精妙。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4 .指导学生
13、细读第三、四两句 诗,理解字词,感受诗歌意境。(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 什么特点?(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 么。(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 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5 .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 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 的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余。6 .指导配乐有感情地朗读。7 .指导背诵。1 .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 到了什么。2 .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 美景。3 .读第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 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 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
14、瀑布挂在 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 精妙。(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 诗。4 .默读第二、四两句诗,图文对 照思考交流:(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高、 笔直的特点。(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突出瀑布长的特点。(3)通过资料了解一一银河:晴天 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 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 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九天: 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 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 极高的天空。(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 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5 .听老师总结。6 .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7 .背诵古诗。1 .理解诗句,教
15、师要指 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 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 .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 的修辞方法,教师不必过 多强调术语,让学生在想 象里、在朗读中自然体 会。五、布置 作业,拓 展延伸 (用时:2 分钟)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写瀑布的 诗歌读一读。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瀑布 的其他诗歌,并且读一读。如果孩子能力强,也可以 写一写,还可以为自己的 小诗配插图。13寒号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 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懒
16、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本课富有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 中的道理。教学目标1 .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 等词语。(重点)2 .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 好生活的道理。(难点)课前准备1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2 .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师:小朋
17、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 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2 .学生质疑。预设:生1:它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哭呢?生2:它会哭些什么?3 .板书课题。4 .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5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老师有趣的讲述,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设置悬念,引导 学生质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自读情
18、况。(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 “劝” “且”的读音;“吼”不读king, “复”不读ft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换一换 “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二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呼呼地刮着冻得直打哆嗦温暖的窝里冷得像冰窖3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
19、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 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2 .学生自由交流。预设: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3 .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4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以后抓住时间变化来分段打下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语文 古诗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