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生活,同时搭建网 络化的思政教育,提升中学思政教育实效性。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中学思 政教育特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形成带来的教育隐忧与积极作用;之后几何互联 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因素,对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 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一、互联网背景中学思政教育特征(1) “教与学”主体的平等与活动特征。互联网背景之下,学生与教师在获 取资源、了解外部信息方面粗存在平等性,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被弱化,学 生接受思想引导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灌输,而是源自互联网背景中了解的事物、观 念与思想等。学生
2、“被动接受”的局面发生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与 交流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1现如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 思想道德素养水平,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围绕网络中的某件事件, 在课堂中与学生展开交流。(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呈现共享、快捷特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均是中 学思政教育的教育介质。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运用教育介质影响学生思想,引导 学生逐渐接受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情感价值观念等。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互联 网背景的存在促使教育内容愈发丰富,教育工具呈现网络化发展2。此时教育 内容成为“人人共享”、“时时可看”的学习资料,不再被掌控在教师一人手中; 教学工具则“不局限
3、于时空条件”,学生与教师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终端软件进行 碎片化教学,具备明显便捷性。(3)教育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特征。互联网背景之下,中学思政教育的“围 墙”逐渐弱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获取大量的视频、 图片与文字资料,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国家发生的大事、政府发布的方针与策略 等。互联网背景以此种方式逐渐渗透于教育环境中,促使教育环境具备开放性。 另外,学生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参与虚拟现实学习活动,也可以观看网课视 频,学生在网络上中的言行具有一定的不受控特性,这就是教育环境虚拟性特征 的显化。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隐忧(1)网络中不良信息与负面思想影响学生的身心
4、健康成长。随着网络开放化 程度的逐渐提升,各种信息、思想、价值观念与民族风俗呈现其中,既包含了积 极的、先进的思想,也存在负面的、腐朽的、堕落的观念,比如:网络中流行的 微博炫富、小视频直播富豪生活、虐待小动物的视频等,这些负面消息均会对学 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造成冲击,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观念。中学生仍处于价值观念发 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其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网络中的负 面新闻会引起学生的疑惑与盲目认同,甚至会做出模仿行为,扭曲学生的思想观 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是不受 到严格监管的,部分学生还会在网络中随意撒播不良信息,比如:对某名同学的
5、 诋毁,或者是对拜金主义的认同,亦或者是在网络上中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拄, 这些均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素养。(2)教师主导作用逐渐弱化。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对信息的了解 程度不足,教师拥有信息主导权,因此具备较强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育进度与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思想 与价值观念的资料,但是,互联网背景之下,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 的信息,导致之前教师掌握信息的主权发生变化,此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倾 斜不再,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3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 思想发展不再受到教师的主导,而是受到外部环境、个人经历、主观作用、互
6、联 网背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教师思政教育难度增加。三、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互联网背景之下,不良信息、互联网背景特征是影响学生思想素养、观念形 成的主要因素。教师开展中学思政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的 教育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带领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不良 信息,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自我辨别能力、不良文化抵抗能力等。通过开 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正确思 想价值观念,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 用网络信息的传播,向学生施加思想素养、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教师可以加强 对学生
7、互联网背景的建设,加大对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引导,同时将更多先进、 积极的思想文化呈现于学生眼前,以文化现象、社会事件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 思想,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政教育水平。四、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因素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师开展中学思政教育,要把握两大影响因素,包括:社 会环境因素、校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是思政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要素,其明确 了思想政治的领导功能,也能够反映出学生思想行为规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由于其所处社会文化不同,会形成社会环境差异,表现为:行为差异、语言差异、 思想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等。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产生不同的影 响
8、,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塑造学生形成不同的观念与道德意识。4因此,教师开 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要把握住社会文化要素,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环境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成客观认知社会现象的能力。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思想品质发展、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于 社会环境,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生活时间更长、接触程度更深。校园是学生成长 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能够起到规范 学生行为、引领学生思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 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根据中学生校园生活 情况,主动引入积极健康的思想元素
9、,比如:以红色精神建设校园文化、落实航 天精神等;或者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比如:加强校园暴力打击、共筑和 谐安全校园等。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教师不仅要利用网络优势,更要关注学 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加强环境建设,辅助增强思政教育力度。五、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一)响应政府网络监管号召,加强学生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互联网背景之下,中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问题,是需要重点管控的问题。在 中学思政教育中,学校要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发出的网络监管号召,加 强对学生网络活动的监管,加强对学生所在互联网背景的营造,落实网络安全监 管职责。近两年,我国有关部门不断加强
10、网络技术规范要求、互联网背景监管要 求、网络安全政策退出力度,致力于以技术手段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遇到的 网络影响问题。现如今,我国政府部门采用的技术手段、规范措施已经能够打造 良好互联网背景,满足中学生的互联网背景安全防护需求。此时学校要充分参与 到网络安全监管中,依托政府打造的互联网背景,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在校 学生进行网络精准画像,预测学生网络行为,分析学生可能产生的沉迷网络、参 与不良信息发布、涉及网暴活动等情况5。根据本校学生的网络画像,制定中 学生网络活动参与规则,将“规则”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序参 与网络活动,从源头上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防护,落实中学生网络安全
11、监管。(二)设置网络素养思政课时,形成特色校本政治课程互联网背景之下,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日益丰富,受到网络影响的程度逐渐加 深,一味地“要求”学生完全规避不当信息、拒接腐朽文化的诱惑,不是长久之 计,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背景对学生思想素养发展造成的不当影响。因此, 建议中学教师要从“教与学”主体角色入手,正确认识到当下学生主体意识萌发、 思想素养与价值观念发展不受控的事实,利用这一情况设计校本课程,搭建具有 与中学教育特色、符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互联网背景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在特 色校本政治课程中,依托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基础内容,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 提出:互联网背景中的思想政治,设计课程主
12、题包括:“网络中是否要遵守规则”、 “我的现实形象与网络形象”、“网上说脏话算是说脏话吗、“如何参与网络 言论活动”等。通过构建校本课程,将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一一 归纳、整合形成课程主题;之后采取视频网课、线上学习、二课堂学习、圆桌讨 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网络生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特色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多面性,认识到网络中 言论的多元性,从而对学生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分辨网络言 论,避免被不当言论与文化影响。(三)丰富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念互联网背景已然成为现代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第二环境,中
13、学教师开展思政 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有序参与网络生活,维护学生的网络安全;更要充分利用 网络优势,深入探索学生所接触的互联网背景,提取其中思政教育素材,以此丰 富教材内容,强化思政教育成果。根据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互联网背景的普及, 学生主体意识愈发鲜明,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探索形成某种见解,会根据自 己在网络中了解到的事件、热点与观念,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此时教师一味地灌 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起到有效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顺势而为”, 主动了解学生参与互联网背景的平台,比如:小视频、小红书、互联网、论坛等, 提取最近网络平台中出现的热点事件,提取其中的积极观念与精神理念,比如:“南京老
14、太”的个人行为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将这份素材引入课堂中,让学生 根据自己在网络中了解到的情况表达想法。相较于“灌输”的方式,这种“鼓励 学生表达见解”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分析事件中的“对”与“错”,让学生感 受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四)融合互联网背景元素与课程评价,科学指引学生成长课程评价是中学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 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网络特色校本特征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基础课程素 材的同时,教师要优化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将校本课程、网络化素材融入课程评 价体系中。以学生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为例,原本的评价体系指标主要
15、是学 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变化等;教师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 出:学生自主筛选网络信息、借助网络工具完成思政学习、对社会时事进行网络 调研与评价情况等指标,进一步评价学生在网络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五)搭建校园网络平台,营造良好互联网背景为了方便学生参与网络生活,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和谐、干净、稳定的网络学 习环境,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网平台的建设。将校园网与互联网外网对接,设置 信息筛选与剔除程序,避免不良文化与思想进入校园网内部;之后鼓励学生使用 校园网,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参与线上思想政治学习,或者参与思政教育的网络主 题活动。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了解社会时事热点;也能够接 受正向、积极的引导,进一步强化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思政教育成效。结语:综上所述,网络已经逐渐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中学思政教育,不 仅要从课本出发,更要从当下互联网背景出发,关注互联网背景给学生思想道德 发展造成的影响,制定应对教育措施。今后的中学思政教育中,学校要加强学生 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规范学生的网络生活与行为;同时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引 入网络素养培养内容,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材料内容,优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更有效地塑造学生健康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