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汇编与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汇编与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汇编与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汇编与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古诗词的考查,各地题型不一,主要有三种题型:一是古诗词默写;二是古 诗词鉴赏;三是古诗文阅读。1. (2021 新疆)古诗阅读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 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鳌言孙权军容之 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
2、休”赞其斗志之旺。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 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 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答案:Do2. (2021 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 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以下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别酒宴场面的隆重。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C.五
3、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说明朋友已经远去。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答案:Co3. (2021 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 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 的气氛。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 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 上浪漫的色彩。Eh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
4、感的 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o4. (2021 随州)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小题。【甲】题大洪山(唐)杨连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众山迤通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乙】题大洪山(宋)黄载(1)通过写“花”,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2) C。“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买花”写出女子娇羞可爱。25. (2021 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 的人和留的人。(1) “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
5、诗中有哪些作用?(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烘托了诗 人的惆怅之情。(2)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 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么显得乐观旷达。26. (2021 自贡)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唐肃宋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郎外 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禄米:古代官吏的体给,
6、这里 指钱来。饭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 宅而过。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那么统领整首 诗。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 富足。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 乐。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AABAB(2)颔联写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
7、互相追逐嬉戏, 亲亲热热。以燕子和鸥鸟的动作表现江村景色之幽静。表达了作者生活得到安定后闲适愉悦的心情。27. (2021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后诗中的铜雀台为所建。(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答案:(1)项羽曹操(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 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
8、取胜。(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28. (2021 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饮马鱼惊水,穿花露 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嘴傍人飞。(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假设隐假设现的朦胧之美; 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2)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俏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通过写鸟与 人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9、愉悦闲适之情。29. (2021 湖州)古诗阅读。硬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磺(qi):沙漠。 天:形容极西的地方。镇西:安西大都护府。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 分析其超越“常情”的表达。答案:例如一:硬中作。这是一首边塞诗。“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辞家 见月两回圆”说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 沉、哀伤。在远离亲人
10、、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 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出诗人参军边塞的壮志豪情。例如二:醉里送裴子赴镇西: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诗中写自己在 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 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 的爱国热忱。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的诗情。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一、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 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精题回放:例1.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
11、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例2.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 吹。【注释】陂(boi):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诗中的“衔” “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闯关策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 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犍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天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
12、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拟鉴赏法。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1的“乱。 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 面意思是“用嘴含” “横着坐”,词性是动词。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1,可能最 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第三步,比拟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 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 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 的夸张效
13、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例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那么既 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 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 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 用“跨。说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淘气 可爱。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 说生动、
14、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 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例1 (答案):“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 鸟鸣声,还表现出了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例2 (答案):“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 沉的情态。“横”字说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 牧童的淘气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二、内容理解题型阐释: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 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 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
15、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 的大意”等。精题回放:例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例2.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 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闯关策略: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 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
16、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 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 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譬如例1, “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可 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心中所 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 族、声望。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 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 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
17、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 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既 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例2,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假设市。倘 “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 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 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
18、 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弩 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 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例1 (答案):(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分,每点1分。)(2)诗人眼 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 国家安定。(2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例2 (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 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三、描绘画面题型
19、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二精题回放: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声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 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 ”所展现的画 面。闯关方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 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 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
20、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 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 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 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 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 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 的齐鲁大平原。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
21、,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 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 来。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 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 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四、情感体味题型阐释: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 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 原因有哪些”等。精题回放:草满池塘水满陂,
22、这首诗融情于景, 例2.除夜作(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例1.村晚(宋)雷震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高适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注释】除夜:除夕之夜。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闯关方略: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表达、 描写、议论之中。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 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 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
23、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表达远 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 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 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 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 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 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答案: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古诗词 鉴赏 汇编 语文 复习 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