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2 .理解、整理、归纳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3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解本文所讲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它们在当今社 会中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修养。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 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
2、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 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 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 学术流派之一。(二)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瓯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幼年丧 父,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0多岁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
3、列国。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 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十二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抗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 在对德行的追求上。第二局部(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 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三局部(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 “道”的重要 性。第四局部(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第五局部(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第六局部(第
4、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 当。第七局部(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 决绝勇气。第八局部(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赞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局部(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 成为其正的君子。第十局部(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到达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局部(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第十二局部(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鲜”“怨” 等多方面的作用。四、学习课文1 .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两者的“
5、省”有什么不同? 明确: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的, “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防止 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2 .第8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比喻论证。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 持,不能半途而废。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 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 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
6、前进的(进益在己)。孔子强调,人与 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3 .在第10章的那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 “仁”用“礼”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4 .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 人生道理? 明确: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尽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那么。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十二 高中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