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兼爱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7.1 兼爱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 兼爱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7.1兼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3、结合本文的语言和例子理解墨子的思想。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本文运用类比和举例说 理的写法。思维开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把握墨 子“兼爱”与孔孟“仁爱”的差异。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文逻辑严密、质朴深刻的说理之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建立“大爱”的情怀;学习墨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 极救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难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
2、说理方法。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 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 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 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二、写作背景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 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 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
3、为 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 “兼爱”、“非攻”等主张。三、作者介绍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 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 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 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典范。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 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四、题目解读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兼爱”是墨子最根本、最 核心的思想,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异的 观念。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4、墨子认为 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到达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对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 强烈的理想色彩。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 产生的根源。第二局部: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起不相爱”。第三局部: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天下兼相爱”,“那么 天下治”的观点。第四局部: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六、全文分析1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本段采用了
5、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 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2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乱”主要指什么?明确: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3 .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 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即:诸侯与诸侯相攻,大夫与大夫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 慈孝,兄弟不和调。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4 .为什么会出现“天下之乱
6、”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明确: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偷窃、杀人、战争、怨仇、 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 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5 .第三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中心观点:假设使天下兼相爱,那么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 “天下兼相爱,那么天下治”的观 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 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6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那么治,交相恶那么乱。即统治者要
7、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7 .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说明自己观点的?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 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 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 “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七、中心思想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 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八、写作特点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
8、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 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 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假设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假设此,那么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 对上文的总结。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综合运用,譬喻法、比照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九、补充资料墨子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 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原有七十一篇
9、,今存五十三篇。其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墨辩是中国第一个逻辑性系统体系,是世界三大逻辑学(中国墨经逻辑、 印度佛经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之一。布置作业写一篇墨子小传,不少于300字。课后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日: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然那么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 不辟亲疏,然那么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 今上举义不辟远近,然那么我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1 兼爱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案 高中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