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三)试卷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三)试卷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三)试卷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期末测试卷(三)七年级上册(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根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可知,中国早期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是古人类遗址分布比较多的区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A. B.C.D.【答案】D【解析】国早期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 游地区是古人类遗址分布比较多的区域。1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 和发展的是()A.北京人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衣服D.山顶洞人捕鱼【答案】B【解析】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是原始农
2、业。北京人狩猎:半坡人制作衣服:山顶洞人捕 鱼都不是原始农业的范畴。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I).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舟楫”,与船有关,D项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与船 有关。所以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考古发现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4.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B.天
3、下为一家所私有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答案】B【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 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5.如图是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某文物的照片。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出土于湖南宁乡C.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D.是贵族用的乐器【答案】B【解析】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中国现存 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故B项符合题意;司(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重的青铜器,故A项不符合题意;它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故C项不 符合题
4、意;它是贵族用的礼器,故D项不符合题意。6.如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 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答案】B【解析】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直到1899年,才 被发现和识别。A、C、D三项描述都错误。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 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5、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 广,铁器取代青铜器、石器,是最先进的生产工具。故C项正确。8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 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 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大运河【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筑都江堰,它既能防洪, 又能
6、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馍”,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 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9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 “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8.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脸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糅合了诸子百家思想,是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之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10.如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讲学。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
7、诸侯国, 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A【解析】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孔子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董仲舒 的思想):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韩非子的思想):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孟子的思想)1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
8、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 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A项符合题意。B、C、I)三项均 不正确。12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困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 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 “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答案】C【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 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13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 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
9、.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 强了对铸币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 确。这一措施对农业生产发展没有抑制作用,排除B项;这一措施不能彻底解决王国 问题,排除C项;这是一项经济措施,对思想的大一统没有太大作用,排除D项.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答案】B【解析】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历史 期末试卷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