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是在逐 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本课通 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 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位制计数法。教材分析:2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第一部分:用1根小棒代表一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此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的进行计数活动;另一方面体会 了 “实物图片一小棒模型一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当羊的数量超过 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
2、步计数的需求。再结合新问题“比10多1 的数,如何计数”,引导学生体会到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捆一捆,认一认在认识到小棒的数量就是羊群具体数目的基础上,设计了“捆小棒” 的活动,把10根捆成一捆,直接体会“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并 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了解十位和个位,进而拨出十。在认识十的基础 上,继续了解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并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 字,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第三部分:做一做,说一说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数数活动直观体会到当个位上的数满十 时,需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由此,帮助学生经历由数小棒到捆小棒 再到拨计数器,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 力。3、情感目标: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 勤于动口的习惯;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 这些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 上各数的含义;突破方法: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突破方法: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4、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环节一: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用小棒一个对着一个来表示羊 的只数,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进行数数活动,并体会“实物图片一小棒 模型一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感知计数单位“一”,并意识到当只 数超过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步计数的需求。)古人计数(师板: 古人计数)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数来记录物体的 数量,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仔细观 察牧羊人是用怎样记录羊的数量的?生: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师:老师知道你们比牧羊人更聪明,所以把羊群请到了纸上,你能 用小棒代表羊,摆
5、一摆数一数吗?(生摆小棒,师拍照展示)师:老师请这个同学来分享他的想法,下面聪明的孩子停下小手、 认真倾听,有和他不同的他再请你来补充好吗?生1: 一个对着一个,用到了对应,师:牧羊人养了多少只羊?生1:1、2、3.10,比10多1是11.环节二:捆一捆,认一认(设计意图:在认识到小棒的数量就是羊群数量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决定把小棒捆起来更方便数数,这样便于学生直观体会“10 个一就是1个十”。在认识十的基础上,再认识计数器,了解十位和个 位,进而拨出10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再认识十的基础上, 继续了解10个一和1个十是11.)师:我们再来看看牧羊人的记录结果,你能看出来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人计数 北师大 一年级 上册 古人 计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