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3 .学生和家长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分析报告。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小说的诗意,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创造;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发现。为什么有的人能感受到雨,其他人 则只是被雨淋湿?感受到雨的人就是发现了雨丝的诗意。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2、,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 的特点。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的属性不同,因此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文艺 理论家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成一首诗来看。”因此, 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它文艺作品。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 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 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说的诗意,要想“达 诂”也非易事。鲁迅的小说是
3、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叙事十分克制,简约洗练,从不铺张。 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未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 愤怒和惆怅。顺着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故事脉络前行,在五光十色、意涵丰盈的文字之外,是小说张力的刚 劲、诗意的席卷,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观感,在五味杂陈之中,悲悯、怨恨、痒痛,一齐涌上心 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变成了读书人的一声长叹。这便是诗意的震感力。“达诂”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理想,但是要实现“达诂”却难乎其难。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也是诗意 小说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一层现代简约主义色彩。简约
4、主义要求,把 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剥减到不能再删的地步,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以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这样就产 生了一些看不见的空白,这些空白就成了老庄哲学中的“无用之用”。所以,自受成发表几十年来, 话题不断。解读小说的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诗无达诂”形成了跨越时空和国界的是“参差苻菜,左右流之“下面就开始闹心、失眠;后者是“紫葭苍苍,白露为霜”,想人,想对岸的伊 人。芦花为道具,还进入风景,这是大自然的拂尘。精致的古人,:初生的芦苇叫葭,开花以前叫芦,花结实后才叫苇。这有点像诸葛亮,孔明, 卧龙先生,绕一大圈,说的都是一个人。让我懂得写文章得会绕弯子,说废话。成功的作家
5、把读者带到文 字的芦苇荡里绕迷,自己却找一个口子悄悄出来。在北中原的乡村,我们有“芦苇” “芦草”之分,两者不同。,我们叫苇子;后者是野生,植 株瘦小,我们叫芦草。仅听称呼也有距离感,没娘的孩子就成了 “草”。这些与芦苇有关的植物,无论全 草或局部,都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草药。22.下列选项与文中“没娘的孩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6、据要求写作。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六十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虽然声名日 隆,求画者络绎不绝,但他自认为对虾的体会还不够深刻,曾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 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八十岁以后,齐白石画虾才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写道:“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 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以上材料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思想呼应。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
7、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 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描写了古巴渔夫桑她亚哥84天都没打到鱼,在85天的时候,终于打 到一条18英尺的大马林鱼。由于鱼重达1500镑,需要用船拖着走,便有很多鲨鱼追来抢食,护食的老人 需要不停地与抢食的鲨鱼搏斗。当老人精疲力竭地把大马林鱼施回家时,只剩下了一个骨架,一个带着血 腥的标本。这就是“冰山原则”的八分之一,水下的八分之七留给了读者。作品歌颂了一种打不垮的精神 意志,书写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夫败。桑地亚哥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常识告诉我们,对渔民而言,面 对半富的海洋资源,出海打鱼只是其
8、中的一种谋生方式。连续84次出海空手而归,如果第85次成功了也 倒不错,但他还是以失败告终。由此思索开去,是否意味着他在饥饿时露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是否意味 着他的方式方法的错误?是否意味着有几分不撞南墙不回头般的愚钝?这是不是阿Q “精神胜利法”的美 国版本?假如他换一种生存方式,换一种打鱼的思路,又会怎样?总之,这是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绝不 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因 为这种小说具有汪洋恣峰的诗意潜质,“话柄”就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 激情对话。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而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
9、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 叙事时一味做加法,太过细腻会产生水分,无遮蔽,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自己挤占了,堵住了行文 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 于平庸。(节选自李春平光明日报关于小说的诗意) 材料二:文学艺术的先贤先进常常提到三个术语,创作、批评、欣赏,三鼎足。谈创作可以培养写作能力,谈 批评可以提高鉴赏能力,谈欣赏可以增加阅读兴趣。创作、批评、欣赏,它们既相应又相通,三位一体。欣赏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培养,需要鼓励。现在文坛对于培养作家、鼓励作家做了很多工作, 对于读者的欣赏活动相当疏忽,写作有作家,评论有批评
10、家,欣赏呢,有欣赏家没有?有没有为欣赏而制 作的节目?有没有为欣赏而成立的社团?有没有为欣赏而创办的刊物?有没有能够带领读者进入欣赏天地 的人才?这样下去,作家会越来越多,读者可能越来越少。说到文学,先贤主张文以载道,文以载道讲求实用,“欣赏”和实用并不完全一致。有这么一首诗: “枣花似小能成实,桑叶虽粗解作丝。唯有壮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他说枣花能结枣,桑叶能养 蚕,都有用处,都很好。牡丹没有用处,不好。这样说也没有错,这是实用的态度,不是欣赏的态度。欣赏,除了是“非实用”的,还是“非利害”的。欣赏艺术的时候心里没有利害观念。利害观念妨碍 欣赏。孔夫子谈诗,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11、群,可以怨”,说得挺好,接下去说“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诗可以培养忠臣孝子,所以诗有很高的价值,这话就离欣赏远了。欣赏文学艺术的人对于做思 臣孝子举双手赞成,但是不得不指出,“悠然见南山”的时候哪里有事父事君。欣赏,并不在乎他欣赏的对象是真是假,是合理还是荒谬,考据、求证、逻辑推理,对欣赏并不重要。 胡适之批评中国诗调,举了一个例子:写词的人先说他的窗子是明亮的,“锁窗明”,后来改成“锁窗幽”, 窗子变成黑的了,到底他的窗子是明亮的还是黑暗的?胡先生有考据癖,以考据说诗,障碍就产生了。就 欣赏而论,窗黑有黑的好处,窗明有明的好处,不必拘泥。就欣赏而论,这些并不重要,欣赏的时候,浑 然忘我,陶
12、然忘机,心无挂碍,色不异空。可以纳万境,同时可以无一物。创作是为了欣赏,批评是为了 帮助欣赏。作家是做莱的,读者是吃菜的,做菜的辛苦,吃菜的以逸待劳,受比施有福。有福要知道怎么 享,美食家不偏食,中国五大菜系做得好都是好菜。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读者的审美能力退步了,读者的欣赏空间割裂了,所以文学的版图也缩小了。 希望有心人,有本领的人,从这些地方来帮助读者,再由读者去享受文学,帮助文学。(节选自王鼎物文学种子文学欣赏).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 散文、小说、戏剧等一切纯文学
13、都可以有诗的特质。B.读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导致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 的理解,不能达成全面共识。C.从文学创作角度来说,先贤主张文以载道,讲求实用;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要有“非实用”的态 度,否则会有碍于文学欣赏。D.近年来读者的审美能力逐渐退步,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读者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创作、批评、欣赏,它 们既相应又相通,三位一体,欣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材料一侧重于选用正面例子讨论解读小说诗意的有效路径, 材料二侧重于选用反面例子来表明文学欣赏的正确态度
14、。B.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和感受文学作品背后潜在的、模糊的、延伸 的美感。C.鲁迅的小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汪曾棋的小说受戒话题不断,两个例子证明了 “达 诂”是创作者的终极目标。D.欣赏,并不在乎他欣赏对象是合理还是荒谬,例如老人与海中的情节君似不合常理.,但是仍给我 们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2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白居易提出的文学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宣称:“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C.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D.袁
15、枚随园诗话:“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碑陈小秋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更夫肖,当然姓肖,名字嘛,一个槽老头儿,也没人感兴趣。只是他又瘦又小,模样又滑稽,整天 还嘻嘻哈哈的,跟谁都合得来,愣小子们没事既爱到收发室里跟他“扯西湖”;没空儿“泡”的,骑车路 过门口就怪声撩一嗓子:“小老头儿,肖干巴,你还活着呢? “他一边哼着京戏,一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 甩一句:“龟孙子,老子好着呢! ”当时谁也闹不清肖老头儿在厂子里究竟打多少年更了,只是每次换届,前任领导都对下任嘱咐:“跟 你说,肖干巴这人胆儿
16、小、听话、脾气箪,还孤身一人,用这老光棍儿打更,那可是没的说。”因此,厂 里尽管后来设置了保安部门,而他打更的岗位依旧存在。收发室既是肖老头儿永久的“家”,那就免不了有“不轨的甜嘴客”,常来强行招待他喝几杯二锅 头,无非是为了能从厂里弄出点儿钢筋、角铁什么的去卖钱。客人劝了酒,看时机已然成熟,正欲采取计 划中的“无声行动”时,肖老头儿却面带醉意而嬉皮笑脸地悄声说:“别,千万别,说不定哪个当官的正 瞧着咱呢!我怕呀!嘿嘿嘿嘿”总之他精于此道,甚至断案如神,所以不管明里暗里,就算是拼 死拼活,也甭想私自把厂里的东西从更夫肖守着的大院里带走一丝一毫。厂院大,破烂也多,更夫肖长年累月地捡破烂。好点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高中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原卷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