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谐!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道德经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关于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1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老子所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我觉得,道德经的精髓是无为而治和敬重自然规律。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难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傲慢自满再无建树
2、,或者身败名裂不能保全自己。因此,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当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看法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无言的教育。因循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加干预,也不把世间万物据为己有;为世间万物的进展奉献力量却不因此居功自傲。无为是一种心境和修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当保持本性,不要迷失自我,随遇而安,那么我们会生活的更轻松更自由,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和谐。道德经不愧
3、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珍宝,值得反复学习和讨论,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关于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2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善的诠释了这一点。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特别道。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不过是几个时辰而已。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假如人们在远古指
4、天叫“夷,指地为“希,那如今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知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可以有如此深奥的道理。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当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确实,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如今,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只能专心体会,而
5、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关于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316日20日,我参与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如今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肯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虚心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假如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假如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
6、?全部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爱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肯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水资源。比方: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知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奇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关于
7、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4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我理解的,道德经的&39;“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别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胜利。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假如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
8、,那他也就不行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安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觉,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行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犹如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肯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
9、得如今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盼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关于老子道德经读书笔记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在必需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辩。依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洁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有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
10、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此刻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学问,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学问。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独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把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改变,使老子的地位发生改变,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开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
11、,流落四方,之后,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明白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老子的思想主见,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之后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此刻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很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方我们就透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
12、哲学和政治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改变。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根源就是道,它是永久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定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
13、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好处,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确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之后有的哲学家把它进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TAG标签: 道德经的读书心得道德经大学读书笔记2000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