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以情取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以情取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难点: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代骚人墨客,人的经历和心境不同, 对秋的感受也不同,既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觉,又有“我言 秋日胜春潮”的昂扬,还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醒高楼”的 畅快。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什么味道。二、整体感知1、解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点拨。明确:故一一 “老,”从前的”“过
2、去的,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 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历史悠久的北平曾作过元、明、 清三个朝代的都城,文化深厚。秋-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而且秋往往给人落 寞惆怅之感。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感交融的文章。2、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 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 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啊!)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假设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 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
3、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 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情感:向往、迷恋、眷念。3、故都的秋是什么样的(具体什么特点)?为何让郁达夫如此眷 恋?明确:清、静、悲哀。(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先有个整体印象,对作者叙写的重点有 个基本把握,获得初读体验。)三、重点赏析1.要体会文中这些平凡的景物、人物中所融入的作者情感,不妨 注意文中那些与我们通常的审美倾向不一致的细节。请以第3段为 例,找一找作者的欣赏趣味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默读、思考、交流讨论。)明确:我们一般都认为房子要新的、大的才好住,作者却说要“一 椽破屋”:我们外出赏花,总会觉得花色越鲜艳越好看,作者却认为
4、牵牛花是不起眼的蓝色或白色为佳;我们一般认为茂盛的草,郁郁葱葱的好看,作者却认为草最好是“疏落”“尖细且长”的,我们都知 道茶不久泡,泡久那么味苦,作者却认为要泡一碗浓茶。2、为什么作者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欣赏秋日风景?漂亮的新 房不好吗?明确:破屋更有沧桑感,与故都的整体气氛相契合。新屋好看实 用,但这种“新”会掩盖历史的沧桑,没有了历史的回味。作者写的是“故都的秋”,“故都”与“破屋”有何关系?欣赏这 椽破屋,实际上他体会到了什么?明确:破屋是一处寄托了故都数千年历史兴衰沉浮、变化、颓败 的沧桑的意蕴所在。欣赏破屋,作者感受到的是带有历史与文化沉重 感的美的体验。其实这样的审美取向是很多
5、文人,或者说文化人所共有的追求, 就如同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写的那样:“我发现自己特 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大地默 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 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这些文化触觉敏感的人们往往能够发 现一片自然风景背后深沉的文化意味,从而完成审美的第一次超越。 故都平凡的秋景也因郁达夫审美情趣的超越而显得不平凡,显得更加 动人了。3、为什么要泡一碗浓茶?明确:浓茶味库,在慢慢品味中却有回甘,这与故都历史的深沉 相似,故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在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成为过去,成 为故都的北平就如同浓茶一样充满了历史的苦涩,但在对它
6、的过去的 回想中能获得一种深沉厚重的精神体验。4、赏花为何不求鲜艳,反是绿色或者白色为佳?明确:鲜艳的花朵固然美丽,却也显得俗气。破屋、浓茶、晴天朗 日之下,郁达夫所追求的是一种雅座,这里不需要太强烈的视觉刺激, 而需要淡雅隽永的余味。此处大多景物保持着一种协调的冷色调,带 来心灵的落寞感受,也正与作者严重孤独秋天的“悲哀”相映衬。5、陪衬的草为何不求茂盛嫩绿,反要疏疏落落,尖细且长?明确:衰弱的秋草一如故都当下的命运,故都,已然不是当年的 皇城,留下的衰败与沧桑的历史感触正似那风中摇曳的细弱秋草。这 些景物在意味上都与故都的衰败颓唐,曾经辉煌但已然成为过去的整 体气氛相统一。设计意图:引导学
7、生注意文中与我们庸常的审美倾向相异的细节,体会作者 独特的审美趣味,表达自己的联想思考和认识,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和开展学生散文阅读的经验,也能刺激并促进学生审美经验、审美趣味、 审美能力的生长。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围绕破屋展开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 对话,共同感受郁达夫的独特感受,通过深入感受细节来切实帮助学 生构建新的审美通道,经由现实表象的逼仄、破衰、古旧通向历史深 层的富饶、沧桑、深邃,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四、深入研究(一)比照体验,深化理解,提升认知1、郁达夫喜欢“清”、喜欢“静”可以理解,但觉得“悲凉” 是一种美就有点奇怪了,从关于落蕊的描写中来想一想:作者在落蕊 中体
8、会到了什么呢?明确:落蕊有一种生命凋零的意味,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 感,作者感受到了一点落寞。2、为什么落寞?明确:落蕊细小,气味清淡,落下后铺满地。本是不起眼的东西, 但作者能感觉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微细触觉便仿佛是真实 触摸着生命的消亡的感受,表现出作者感受的细腻。落蕊不引人注意, 作者却如此着力表现,可见其爱秋之情深。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种直面生命衰败的感觉,告诉人们再美丽 的生命也是有周期的。这样,故都的秋景就已经不单是一季景色,而 是带上了对生命周期的深邃思考。(二)学生自主探析,课后延伸故都的秋中除了落蕊,作者还写到了其他的秋景,课后,同 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个,
9、结合我们刚才的解读经验,试着自己来 体会一下作者眼中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趣。(设计意图:在对作者的审美趣味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 对其他文段中的秋景进行独立鉴赏,这事学生经验开展,情趣拓展, 审美能力增长,逐步接近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五、课堂小结美学家朱光潜曾把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一一是“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以其对于听官愉 快,爱晴天碧水以其对视官愉快”;二是“起于情趣的默契怡和”; 三是“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郁达夫便是沿着这三个层次层层深入的,在平凡的景物之上,他 不仅仅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而且超越了历史的沧桑进入到生命周期 的沉思。作为文人的郁达夫眼中看着故都的秋景,脑中想着故都的历 史,心中便有了生命的感慨。郁达夫从故都秋景中看到“悲凉”,正 是因为他眼中带着历史的沧桑的“深邃情致”与衰败之美的“生命感 觉”。这也正是故都的秋天“清” “静” “悲凉”之为美的原因。(总结后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郁达夫独特感受的理解。)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秋:清 静 悲凉(情景交融、独特的审美情趣) 情:向往;迷恋;眷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