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0.1《劝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劝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 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思维开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 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化常识。对荀 子“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 文言句式。1 .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比喻论证、正反比照论证的论证方法; 提高
2、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一.导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子 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些圣贤箴言无不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的劝学,看看荀子是如何看待有关学习的问 题的。二.知人论世.了解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 齐国稷下学宫出任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 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3、。其散文说 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后人多认为荀 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 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1 .写作背景孟子与荀子都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荀子继承了孔 子的“礼”。孟子代表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而。荀子代表了儒家现实主义的一面。 荀子与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来就有各种的欲望,善是后 天培养起来的。“伪”:人为的意思。)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任人顺性发 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
4、夺,使社会陷入混乱;人的欲望不可防止,但是需要受到限制,这个限制就是“礼”,通过“礼”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 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那么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 性,而是“伪” O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 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三.解题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勉励人们要不停止 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开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四.诵读感悟(一)预习检查:给加点字注音:木直中绳(zhdng )参省(can xlng) 陛步(kui)字统领全篇。四.诵读感悟(一)预习检查:给
5、加点字注音:木直中绳(zhdng )参省(can xlng) 陛步(kui)(r6u)须臾(yu)金石可镂(lou )*驶哪(ql ji)螯(do)磺卷(g6o pu)践(ql)驾马十驾(nu)蛇善(shan)就砺(11), ( ji)锲而舍之(qie )(二)初读感悟熟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1 .听朗诵音频.自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翻译课文,标记疑难字词句。五.文本探析第一段有于日:学不可以。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 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
6、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 一词赋予 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 一词有了德性。已:动词,停止。补充: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一一陶渊明赏析: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 荀子著作的第一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 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 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 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开头就提出了 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
7、滔滔阐述。思考: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一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己。第二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靛青是从蓼(lido)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 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 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 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 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8、,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 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颜色);蓝,草名,也叫蓼蓝, 叶子可提取皖青。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拟,意为“比”。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赏析:以“青,取之于篮,而青于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 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 “寒于 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
9、“学 不可以己”。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接着, 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说明道理:“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 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 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 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 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己”的“己”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 而行无过,就
10、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这一段说明了学习 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思考:第二段中心句是什么?归纳第二节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正面设喻)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 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11、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 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 了。赏析: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 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 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比照,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 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 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10.1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